第1167章 老山村
周果道:「那就在村裡住,村裡那麼多屋子,難道還找不到住的地方?」
捕快頭猶豫道:「行是行,就怕公子住不慣,農家人沒那麼講究,隻要吃飽穿暖就夠了,很多東西不能跟富貴人家比。」
周果敷衍道:「知道了。」
她又不是沒在農家待過,他們家現在還住在村裡呢。
她想了想又忍不住道:「也不是所有的農家人都邋裡邋遢的,很多農家人家裡雖然窮,但也收拾的乾乾淨淨的,這點你可不能見到幾個,就以為所有的農家人都一樣啊。」
就算是那富人,不也有不愛收拾的嗎?
隻不過,富人都養得起下人,這些事情自然有下人做罷了。
一行人又走了一個多時辰,才終於到山腳。
村子建在半山腰上,想要進村子,還得爬上去。
捕快們一個個累的癱倒在地,擺擺手道:「公……公子……歇……歇會吧……我……我們實在是……實在是不行了,哎呀……」
一個個累壞了,雖然他們是捕快,但也很少這樣爬山,一走就是一天,體力跟不上啊。
周果道:「行,歇會吧,歇好了好爬山。」
大家開始吃東西喝水,一路來餓了就吃餓了就吃,也不知是第幾頓了,反正比平常吃的多。
吃飽了喝足了歇夠了,一行人開始往上爬。
好不容易爬到山村口,看見村口的第一座屋子,眾人都放鬆下來,可算是不用再走了。
這會太陽已經到山頭了。
即便是周果,也鬆了一口氣。
村裡靜悄悄的,放眼看去,肉眼可見的地裡都是人,埋著頭不知道在幹什麼。
村裡很少有外人來。
因此,很快就有人發現周果幾個了,不大會兒,全村都知道了。
看稀奇似的,都圍上來看。
尤其是沒事的孩童,盯著周果幾人看個不住,眼睛直勾勾的盯著他們,這些人穿的怎麼跟他們不一樣,身上的衣裳原來能那麼好看!
原來插在頭髮上的東西也不隻有竹籤子木簽子,還有那種綠瑩瑩的東西,真好看啊!
腰間上掛的東西也好看,還有鞋,竟然有這樣的鞋,鞋幫子那麼高,穿著這個再也不怕水也不怕泥了,即便是下雨,腳也是乾乾淨淨的。
周果的到來,給這個村子的大人孩子們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很多人一輩子都沒去過外面,不知道原來這世上還有這樣的東西。
村長很快就來了,當看到周果身邊的這些捕快的時候,嚇了一跳,立即拱手彎腰道:「大人好,大人請屋裡坐。」
周果道:「也好,我有些事正好要問問你。」
村長臉色凝重,沒想到他們村子在那麼深的山裡,這些捕快竟然也能找來,不知道是為了什麼,要是去服徭役還好說,要是服兵役……這一村子從此後,就更沒好日子過了。
這年頭,服兵役的,九死一生,去了就回不來了,家裡人就當孩子死了,沒了盼頭。
村長的屋子也是幾間茅草屋,隻不過屋子多,一個小院子,茅草厚厚的,牆壁新糊了一層,屋裡乾乾淨淨的,還有一張待客的桌子。
村長媳婦見這麼多人,臉色難看,這麼多人,要是吃飯,一頓得吃掉多少糧食呢?
他們家就算是有金山銀山,也經不住這麼吃啊。
還是村長兒子有見識,見到穿著官府的捕快,連忙扯過她娘,「娘,這些都是官府的人,你臉色好一些,要是一個惹得他們不高興,我們家就沒好日子過了。」
婦人嚇了一跳,「官府的人?官府的人怎麼上咱們這兒來了?我們已經很久沒出過山了,他們是怎麼找到這兒的?」
那誰知道呢。
即便到了村長家,外邊跟隨而來的村裡人還是沒有散去,聚在村長家外面看熱鬧。
村長面對著周果有些局促,但還是恭恭敬敬的問:「大人可吃過飯了,我讓我們家那個準備些飯菜,今晚就留在我們家歇息。」
也不問他們是來幹什麼的,實在是不敢問。
周果道:「這個不急,我這次來也不是別的事,就是來我們村看看,今年我們縣大旱,我們村受災面大不大?大家地裡收了多少糧食上來?」
村長一愣,沒想到她是問這個,但他知道,不管地裡收成好不好,他都要哭窮,因此愁眉苦臉道:
「今年不好,開春糧種種下去,好不容易等到出苗了,老天爺就跟著火了似的,到了六月間,更是熱的似火爐子,幾個月來老天爺不下一滴雨,別說地裡了,就是洞裡,我們喝的水都流不出來。
到了七八月上下,該收成的時候,地裡一粒糧食都沒有,不怕你笑話,有的地裡連種子都收不回來。」
他們這樣的山裡,沒有河,也沒有塘,雨水聚集不起來。
每年是真真正正的看老天爺的臉色吃飯,老天爺要是不下雨,連水都沒得澆,隻能眼睜睜看著地裡的莊稼死掉。
周果問:「村裡有多少戶人家?村裡有多少人?」
村長道:「我們村子雖然小,但也有六十八戶,全村老少加起來,也有四百八十二人。」
周果道:「據我所知,縣裡今年大旱,好多人都背井離鄉,出去找活路了,我們村沒有?」
村長嘆氣,「有是有,但出去了還沒十來天,出去的人又回來了,說外面都是這樣的,哪哪都沒吃的,我們在這山裡,別的沒有,但這草根樹皮是不缺的,野菜也有,不管怎麼說,隻要不生病,總還是能找到一口吃的,年輕人還能勉強活下去,去了外邊就不一定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把村子建在離外邊那麼遠的地方。
除了外出不方便,真是什麼都好。
據說剛開始建村的時候,連稅都可以不交。
他們在山裡自吃自種,外出買些油鹽針線啥的,足夠村裡人過日子了。
但今年整個縣大旱,他們村子也不例外,周圍山上大片大片的木材枯死,得了空閑,村裡人就拖家帶口的上了山,將這些柴火扛回家,好的木材燒炭,賣出去也是一筆收入,差的留著自家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