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三天三夜的大雨
宋宛将海鮮和海草放入鍋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用文火慢慢炖煮。之後将切片的海鮮放入其中,然後招呼着自家人道,“一會煮開了,就可以趁熱吃了。”
在一家人期待的眼神中,宋宛給每個人眼前都放好了蘸料,除了小意跟前沒有辣的調味料,其他人面前同時有辣味和不辣的調味料。
小如的身子前傾,已經是一副急不可耐的樣子,她這副吃貨的模樣,成功逗笑了衆人。
“别燙着。”宋宛笑着輕輕的将小如拉下來按在椅子上。
此時,随着鍋内水溫的升高,海鮮的鮮味逐漸釋放出來,與海草的清香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香氣。這香氣在竈房裡彌漫開來,讓人垂涎欲滴。
因為銅鍋被宋宛專門放置了隔片,所以另一部分鍋底料正好可以用來煮牛肉和青菜。
火候一到,宋宛立馬提醒家人可以開吃了。
小如也不怕燙,好吃的剛剛夾到碗裡,着急的吹了幾口,也沒來得及吹涼,就一口咬了下去。
好在沒燙到舌頭,香的她好像腦袋裡放煙花了一般,開心的笑眯了眼,一臉享受,小平和小安看她這副樣子,也忍不住立馬吃了起來,吃的一臉幸福。
崔遣并不着急自己吃,看宋宛忙前忙後的,便給她夾到碗裡吹涼,甚至還能一邊照顧小意,一邊親手将牛肉海鮮一類的喂到宋宛的嘴裡。
蘇大姑看到一家人幸福的模樣,她也很開心,吃的很滿足,時不時還幫宋宛遞個盤子打個下手。
就在宋宛一家其樂融融,共享這溫馨時刻的同時,村裡卻有不少人因為下雨興奮,走出家門,沖入雨中。
隻是沖入雨中也還算了,在這些人中,竟然還有人不顧不遠處的驚雷,跑到大樹的附近。
在衆人還沒反應過來時,他在樹下,張開雙臂,仰頭向天,明明感覺雷聲就在不遠的地方,卻并不知道害怕,反而更加興奮了。
然而,就在他沉浸在這份喜悅中時,又一道閃電突然從天而降,正好擊中了他。他的身體瞬間變得僵硬,然後倒在了地上,一動不動了。
這一幕,讓所有人目睹的人都驚呆了,接着便爆發出一陣尖銳又害怕的聲音,又四下逃竄,各自歸家,不敢在外面多做停留。
宋宛家,一家人還在對着炖煮的咕嘟咕嘟冒泡的海鮮鍋。
這頓美餐雖然已經接近尾聲,但大家依然吃的興緻昂揚,除了越來越滾圓的小肚子,唯一變化的大概就是他們往嘴裡送吃的的速度。
他們一家人此刻,還并不知道外頭發生的事情,也并不知道在這場天降甘霖之下,有人歡喜,有人絕望,本該是一場好事,卻也有人家為此平白慘遭橫禍。
第二日,宋宛本想讓蘇大姑帶着幾個孩子出門溜達一下的,卻意外得知,村裡東頭的老李家竟然在準備喪事。
再詳細一問,這才得知,昨日被雷劈死的,正是村東頭老李家的人。
幾個孩子聽到這件事也被吓到了,因而沒有出去玩了。
蘇大姑站在門口,看着這一幕,心中也是一陣無語。她搖了搖頭,歎了口氣,說道:“這樣的死法都行?真是太傻了。”
“或許,他不知道打雷不能在野外,或者樹下吧。”宋宛也忍不住歎了口氣,畢竟那也是一條人命,有時候無知也一樣的可怕。
蘇大姑聽了也有些惋惜,“本以為隻有小孩子不知道,竟然還真的有大人也不知道的。”
“孩子們,所以這種常識你們一定要知道才行,不行出了事,真的就晚了。”蘇大姑摟了摟幾個孩子,語重心長的囑咐着。
孩子們聽了蘇大姑的話,都認真地點了點頭。他們知道,蘇大姑的話是有道理的。他們不能因為一時的興奮,而忽略了生命的安全。
“回屋吧,我給你們做蟹黃酥吃。”宋宛想起昨日還留了一些蟹黃,正好今日給孩子們做好吃的。
“好!”幾個孩子幾乎異口同聲的說着,但也都不敢大聲張揚,生怕引來其他人的注意,連忙進了家門,然後将大門牢牢的關上了。
夜幕降臨,雨卻依然沒有停下來的迹象。
村民們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中,村子裡的人,已經從昨日迎接大雨的巨大興奮中慢慢緩了下來,村子裡也恢複了往日的甯靜。
宋宛站在堂屋門口,望着星空,心中默默地祈禱,希望這場雨能給村子帶來好運,也希望接下來所有的事情都能順順利利。
雖然她自己心裡也知道,這個願望幾乎很難實現,但抱有希冀總會比麻木度日要好的多。
一開始,衆人都覺得這一場雨大概下個一天一夜也差不多該停了,但沒想到這一場大雨下得竟然格外漫長,足足下了有三天三夜。
烏雲如墨,遮天蔽日,或傾盆大雨,間歇或綿綿細雨,總之如同天河倒瀉,無休無止,未曾停歇。
此場令人覺得酣暢淋漓的大雨一下,村中那些已經幹涸的小溪、小河都漸漸變得洶湧澎湃,水位不斷上升起來。
河流池塘的水位,從最初的腳踝,逐漸漲至小腿,甚至更高。就連村裡那口公家井的水位都升高了。
村民們原本還憂心忡忡,一下子變得喜氣洋洋,輕松無比,他們都知道自己得救了,土地得到了滋潤,莊稼也能重新種起來了。
“這雨可真大啊。”蘇大姑在家一邊縫着衣服,一邊感歎,宋宛也點點頭,看着天上的雲層已經漸漸散去,便知道大概不出半日,這雨也該停了。
不出宋宛所料,當天雨便停了,天空放晴,陽光透過雲層的縫隙,灑在濕潤的大地上,帶來了一絲溫暖。
村民們雨後紛紛走出家門,望着被雨水洗禮過的村莊,心中感慨萬千,如同獲得新生一般。
許多大人小孩在河邊看到水位已經到了小腿,再加上天氣也熱,因此脫了上衣,便下河去玩了。
此時崔二郎和瞿麗麗帶着孩子,手裡提着木桶和木盆也來到了河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