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荷離開時,胡春桃從屋裡拿出一包東西給她。
裡頭是些山貨和一雙湖綠色繡鞋,山貨都是胡春桃抽空上山找的,找到後細細挑出好的,在家曬幹了,分類收起來放着。
别看隻有就這麼點東西,花費的時間可不少。
繡鞋是胡春桃親手做的,她手頭上的錢并不多,要買什麼值錢的東西也買不起,她便估量了東家姑娘的鞋子大小,給東家姑娘做了一雙鞋。
清荷到家試了試大小,走了兩步,發覺正正合适,而且鞋底軟綿,走起路來還挺跟腳。
湖綠色的鞋面上頭繡了幾片荷葉,和含苞待放的荷花,繡工不算很精緻,可瞧着針腳平整,一看就是下了功夫的。
蔣濤學武的事,清荷依照孩子自己的意思,安排了孫同教他。
孫同和孟平兩人除了護送貨物,守作坊外,事情并不多,要抽出時間來教導一個孩子并不難。
至于學武束脩的事,清荷讓他們自己商量,她不管那麼多。
蔣濤這頭開了頭,陸陸續續就又人找上孫同和孟平,想讓自家孩子跟着學點功夫。
找上門的幾家人,家裡孩子皆是活潑好動,靜不下來念書的,學了大半年,也沒學到多少東西。
自家的孩子自家人知道,有多少斤兩,家長心裡門兒清,能認幾個字就不錯了,什麼秀才舉人做夢都不敢做。
學功夫就不一樣了,男孩本就調皮好動,要是學個一招半式,以後打獵走镖,做個護院什麼的,也是條門路。
這些事清荷讓孟平和孫同自己處理,他們隻是她家的員工,又沒簽賣身契,不必事事都經過她的同意。
孫同和孟平商量過後,決定收下這些孩子,每天抽一個時辰教他們基本的功底。
他們隻是普通的士兵,談不上有什麼高強的武藝,先教這些孩子基本功,他們若能堅持下去,再繼續找更有能力的人去學。
山中的歲月,一如即往的平靜,耳邊是陣陣蟬鳴,眼前是錯落起伏的田地,欣賞着好景緻,清荷帶着金婆婆慢悠悠地往家走去。
回家的路上,清荷總覺得還有些東西給忘記了,一時又想不起來。
一直到晚上,她看見清文在書房搖頭晃腦地讀書,才記起來。
原說去找黃秀才商量,在村中辦一個閱覽室的,她給忘了。
書籍珍貴,寒門學子得到一本書,往往是反複誦讀,直至爛熟于心。
學習一道遠不是幾本課本能滿足的,在這個信息傳達不那麼方便的時代,想要吸收更多知識,想要了解更多學問,唯有多讀書這一條路。
清文如今念書已有兩年半,早已不是啟蒙認字的階段。
清荷不希望弟弟隻讀死書,她更希望弟弟能博覽群書,擴大知識面,便想着買些書回來。
不過這個時代的書籍,她并不了解,隻好讓黃秀才幫忙,選一選哪些書适合這些孩子看。
除了孩子們看的書,清荷還打算找一些農事,技藝類的書籍,王家莊村裡的成年男女認字的不少,這些書買回來,大夥都能看。
家裡現在不缺錢,他們一家用也用不了太多錢,為這些孩子多花錢沒啥。
又一次逢集日,周明遠駕着牛車領着黃秀才母子與清荷去了鎮上。
挑挑揀揀把鎮上書齋裡的書挑了大半走,銀子也跟流水似的嘩嘩流出去。
一下子賣出那麼多書,書齋的老闆高興得說話聲音都打顫:“周姑娘,要不要我安排車送到你府上去?”
她家就在鄉下,算哪門子的府上,生意人的嘴,她算是服了,哪樣好聽說哪樣。
不過,清荷很感謝書齋老闆的好意,臨到要裝書的時候,清荷才發現車架上裝不了那麼多東西:“多謝老闆,我也正發愁呢,我們就一輛牛車,不太好裝東西。”
書齋老闆笑眯了眼,擺擺手,招呼夥計幫忙裝車:“周姑娘客氣了,是我該謝謝你,謝謝你在我這兒買這麼多書。”
一下賣出這麼多書,往常他就是半年也賣不了這麼多,把書送到客人家門口,本也是應該的。
這家書齋老闆會做生意,是個大方性子,見清荷買的書多,不僅承諾把書送上門,還送了好些紙給她。
就是書齋老闆心中挺疑惑的,周家在鎮上是有些名望,可歸根究底也隻是個莊戶人家,一下子買這麼多書做什麼?
借着裝書的機會,書齋老闆跟周明遠打聽:“周大善人,你家買這麼多書,家中孩子看得過來不?”
周明遠聽見書齋老闆叫他周大善人,嘴角抽了抽,别人說也就是背後說說,這還是他第一回聽見有人方面這麼喊他,真就……挺難為情。
“這些書是給整個村子的人看的,不光我家孩子看。”周明遠一向實在,書齋老闆問他,他也就實話實說。
“白看啊,收錢不?”
“不收錢,看個書而已,還收啥錢呀,我閨女說了,免費看。”
書齋老闆和夥計同時咂咂嘴,周家真是大手筆,王家莊的村民真有福氣,個個孩子都能念書,還有免費的書看,真叫人心動。
回家的路上,清荷拿帷帽擋着太陽,心裡琢磨着,家裡是不是該買輛馬車,牛車隻有車架,沒有車頂,夏天太曬人了。
牛車實用,牛能拉貨能耕地,又好養活,就是沒法子裝車廂。
碰上個吹風下雨,或是這樣大太陽的天,坐牛車出門,除了省些腳力外,哪兒哪兒都受罪。
為了出門更方便更舒服,還是得買輛馬車,也不知道雲溪鎮上有沒有好馬賣,要是沒有,就去平陽縣看看。
用來裝書的屋子,就在村學的隔壁,比較小,不過放書還是夠了。
買回來的書,清荷不打算直接拿給村民看,村民們手粗,小孩子又調皮,沒輕沒重的,很容易把書弄壞。
這些書買來并不便宜,弄壞了還得去買,不太劃算。
她想着還是讓王永才找他那些朋友抄書,抄出來的書拿出來大夥看,書齋裡買的放在她家裡頭收着。
這樣就算有書被弄壞弄髒,也隻需重抄一本,不用另外花錢買。
放書的書架,找了王木匠打,打書架不要什麼花紋,結實耐用就行。
王木匠本來在忙着給清荷做衣架,一下子又得了打書架的活,他隻有一個兒子能幫忙,還有猶豫着接不接。
清荷讓他接下,先把書架做好,打完書架再做衣架,左右陸家的新家具也還沒做好,不急着用衣架。
黃秀才心急,還沒等整理書籍,便厚着臉皮跟清荷借了兩本書看。
清荷欣然同意,書就是買來看的,黃秀才如此用功,她也盼着他有朝一日能金榜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