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封官
雖然心有憂慮,但白屹洵當上狀元郎,也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蘇棠梨瞧著一襲紅衣的白屹洵,莞爾一笑,又抱著綿綿,指著最雋美的身影說。
"這是爹爹。"
"爹爹。"
綿綿一雙黑溜溜的眼睛撲閃撲閃的,許是瞧著這麼多人,覺得有趣,一直蹦蹦跳跳的,後順著蘇棠梨指著的身影,軟糯糯地喊著爹爹。
或許是父女感應。
白屹洵忽然回頭朝著樓閣上看去,目光落在藍色的嬌美身影上,雖然有些模糊不清,可也能看得出來,她的手上還抱著一個小孩子。
不禁彎了眉梢,可先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紅袍,再看了後面穿著藍色衣服的舒鳴溪。
想到蘇棠梨一直希望自己能是探花郎的,所以今天特意穿了藍色的衣裙。
隻是可惜,他是狀元郎。
"不可惜,今天夫君多麼威風凜凜啊,可風神俊朗啦。"
蘇棠梨等跨馬遊街結束後,就回了家,見白屹洵惋惜,就笑著說,"狀元郎本就是第一,夫君不得當這個第一啊。"
話落,又欣喜道,"我是狀元娘子哎,聽著就威風。"
白屹洵回來,就換掉了紅袍,穿上了藍色的衣袍,抱著歡蹦的綿綿,笑著看向蘇棠梨。
見她喜悅,便點頭說,"陛下封了我為正四品的內閣學士。準我一個月後就去內閣上任。"
"哇!"
蘇棠梨驚喜,雖然書上也是這麼說的,可是真的順著書上的好事來,可不得歡呼啊。
"那夫君就是四品官啊,內閣可是掌實權的!而且親陛下,內閣是忠於陛下的,陛下讓夫君當內閣學士,是重用也是信任夫君。"
"正四品官啊,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
白老大和姜氏大喜,看向白屹洵誇讚道,"我兒子真是出色!"
話落,兩人忙說,"我去給你阿爺他們傳信報喜,算著日子,這個月底前,你阿爺他們就該到了。"
話落,白老大不確認問,"咱們是先辦喜宴,還是等著你阿爺他們來?"
"不急,等阿爺他們來京城,也就十幾天後的事情,剛好宴會也需要準備的。"
"成!"
白老大夫婦聽著兒子的話,當即就回屋去寫信,給白家人報喜。
傅二太太後欣喜地進屋報喜,還誇讚道,"剛剛咱們傅家的親戚都來恭賀了,可說二郎今天的風采,現在可都盛傳二郎乃京子呢,"
高興說著,後提了一件正事,"二郎當了狀元郎,是得辦個喜宴的,就是不知道二郎是打算在自己的府邸辦,還是在傅家辦?"
"就在傅家辦,我跟傅家長房是一體的。",白屹洵回答得很乾脆。
"好!"
傅二太太大喜,後笑哈哈說,"成,我來操辦狀元喜宴,現在就可以著手安排起來了,你外祖父已經班師回朝,這個月底之前肯定是能回來的。"
"嗯。"
白屹洵點頭,見傅二太太樂呵呵地出去,也輕笑了幾聲,就瞧蘇棠梨還驚訝地看過來,就說。
"兄長之前的意思,是想讓我在新宅辦一個喬遷之喜,就順著狀元宴會一起,但我想著,還是在傅家辦好,終歸我跟兄長是一派的。在傅家辦,和在新宅辦,沒有區別。"
話落,又笑著說,"等綿綿的滿歲宴會,我們再在新宅辦。"
"好,都聽夫君的。"
蘇棠梨自然沒有意見,無論在哪裡辦,這份喜氣都是在的,而且在傅家辦,還能加深他們和傅家的關係。
隻要傅休辭和老侯爺在,他們和傅家的關係就會一直好。
"在傅家辦?"
傅休辭在兵部忙了兩天後,才回來,就聽白屹洵說喜宴的事情,當即笑著說。
"在傅家當然好啊,那就辦了宴會,剛好你們就搬到白府去,離著傅家也近。"
"好。"
白屹洵點頭,就笑著說,"日子就定在這個月的二十六號,我阿爺他們還有外祖父都能趕回京城。"
"嗯。"
傅休辭點頭,算著日子就說,"那這幾天就準備請帖,就發了,狀元郎的宴會,朝堂也會送東西過來,咱們辦得熱鬧一些,除了傅家這邊相熟的,你也給內閣的幾位官員送上帖子。"
話落,後提了一句,"等你在朝堂上為官了一段日子,給綿綿辦滿歲宴會的時候,就要邀請你認為可以結交的大臣。"
"好。"
白屹洵點頭應下,他也正有此意,狀元郎的宴會,就他們相熟的人,一起同樂。
"對了,中榜的學子,今天吏部都公布了官位,池暮歸,黎百川,盛燾,都在京城為官,還有一個叫晏筠硯的,其餘人都外任出去了。"
傅休辭想起正事,就和白屹洵說,"池暮歸去了禦史台,原本他叔父就在禦史台,黎百川在我們兵部,皆官。"
"盛燾在戶部,他的姑父就是戶部侍郎,雖然他的會試名次也排後,但在戶部安排一個六品的官,也不難。"
"晏筠硯去了工部,因為他寫的治水文章,很有實用性,是工部尚書去吏部要了他,不然他也要外任出去的。但現在也隻是一個六品官。"
白屹洵聽著,頓了一下,就問,"趙陸行,周澄,韓大同,吳有錢,白遷和許平旺呢?"
聞言,傅休辭記不得這麼多人,就從衣袖裡拿出了進士的授官安排單子,遞給白屹洵說。
"這個就是除去你們狀元,探花,榜眼三人,其餘人的安排。"
白屹洵伸手接過,在一排名單中往後找到了白遷幾人,皆是地方官。
"他們都是六品官,從縣令做起,大周縣令三年一任,三年期滿,隻要政績突出,吏部是可以讓他們升上來的。"
傅休辭說著,就看向白屹洵問,"可需要我想法子,把他們留在京城?"
"不必,阿遷這個渝州望城知府的位置就很好。"
白屹洵搖頭,白遷回瞭望城當知縣,這個位置很好。
趙陸行,周澄也是回了邯洲,也是不錯的安排。
但許平旺,韓大同,還有吳有錢,都被分到離著望城很遠的城池,但也並非是窮鄉僻壤。
就說,"從地方知縣做起也是不錯的官途,慢慢往上升,才能一步步走得踏實,他們現在還不適合留在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