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任你挑選
心中想著,溫言柒更是喜悅,看向白屹洵說,"會試前三名的文章,陛下都會看,但對你的文章可是讚不絕口,還說讓公公給你送禮祝賀。"
陛下送禮祝賀了?
蘇棠梨聽著驚喜,書上沒有提這件事情,隻是說了殿試的時候,陛下很欣賞白屹洵!
"夫君真厲害,文章都讓陛下喜歡。"
白屹洵也是有驚喜的,看向溫言柒問,"陛下讚賞看了我的文章?"
"嗯。"
溫言柒點頭,笑著說,"我們剛剛從陛下的禦書房出來,陛下還問了休辭,你的情況。知道後,讚不絕口,還把自己常用的硯台,讓公公給你送來。"
"對啊。"
傅休辭聽著,也很是欣喜,看向白屹洵更是敬佩,"你的文章我們都看了,最後一篇策論,實用性極強,陛下很是欣賞。就賞賜了硯台,我們是急著趕回來,公公隨後就到。"
說著,果然宮裡的公公就笑眯眯地抱著盒子來祝賀了。
"咱家見過白公子,可喜可賀啊。陛下得知白公子中了會元,很是欣賞白公子,特意讓咱家將硯台送給白公子,這可是陛下最喜歡的硯台,用了之久了。"
公公說著,還細細打量白屹洵,更是讚賞不已,後再笑著祝賀了幾句,就將硯台給他。
也不打擾他們一家人慶祝,"咱家就在金鑾殿,等著白公子的殿試了。"
"多謝公公。"
白屹洵接過硯台,心中很難不雀躍,還未見過他,陛下因為他的文章而欣賞他,這是在認可他的才華。
作為學子,如何會不高興?
蘇棠梨也是驚喜不已,後笑著從衣袖裡取出一個紅色的錢袋子,走過去給公公說。
"多謝公公親自來跑一趟,公公同喜啊。"
公公聽著,再看向蘇棠梨,瞧著她的眉眼,還驚訝了一下,但看著她送過來的錢袋子,也彎了眉梢。
伸手接過了,"那咱家也沾沾白公子的喜氣。"
說著,他也不久留,朝著傅休辭他們行禮後,就回宮了。
白老大和姜氏感覺自己都要暈了,他們家二郎得看陛下的器重!
"我,我還是第一次見宮裡的人。"
"是啊,瞧著還蠻和氣的。"
蘇棠梨聽著,就笑著說,"那是因為夫君中了會元,是今科狀元的最佳人選,那往後必然前途無量,那公公豈會不和氣?"
話落,再看向傅休辭三人,"還有我哥哥他們呢,一位是兵部侍郎,兩位內閣學士,公公哪能不和氣?"
"也對,也對!"
白老大欣喜著,又覺得自己的心跳快得他要承受不住了,後忙欣喜地說,"我去給阿爹他們寫信報喜!"
"對對對,我也是給他阿公他們報喜。",姜氏將綿綿給傅休辭抱著,當即就激動地回屋。
傅休辭看著也歡喜跳躍著的綿綿,輕輕捏了捏她的臉,笑著說,"我們綿綿往後可就是狀元郎的女兒了。"
"是探花郎。",蘇棠梨笑著糾正道。
"對,是探花郎!"
傅休辭聽著,立即就轉了話,看向笑嘿嘿喊著爹爹的綿綿,逗了她一會兒,就和白屹洵說起正事。
便進了大堂,抱著綿綿坐下來便說,"兩天後就是殿試,殿試當天,大周科舉是有規定,狀元,探花,榜眼,都會跨馬遊街,接受百姓的祝福。"
話落,見白屹洵點頭明白,就繼續和他說,"跨馬遊街後的第三天,陛下會再召見你們三位,原本要是一個月後才授予官。但陛下登基後,就改了這個規則,所以殿試後三天,就要授予官職。"
"那我得跟你說說現在官場上的空職,你最願意哪一樣,我們來想法子。"
白屹洵聽著,便點頭,聽著傅休辭說,"無論你是狀元還是探花郎,你的官位都是四品官開始做起,這是科舉以來的鐵令,任何時候都不會改變。"
"目前六部中還有空缺的四品官,一是工部侍郎,二是禮部侍郎,三是刑部侍郎。"
溫言柒聽著,見白屹洵還在靜思,就和他說,"我們內閣也有缺的四品官員,再是翰林院。"
"陛下應該更中意你來內閣。",晏子寧看向白屹洵,笑著說,"我也更喜歡你能來內閣,這樣我們三人就能在內閣聯手了。"篳趣閣
蘇棠梨聽著他們的話,雀躍激動,但還是按壓住了,可無論是哪一種,她的夫君,往後也是四品官了!
傅休辭見白屹洵還在思忖,就和他說,"刑部侍郎這個位置,實權很大,你也可以考慮。"
"比起刑部,我更希望二郎能來內閣。",溫言柒也看向白屹洵說,"內閣隨著先帝的改革後,可以說管著朝堂的所有事情,實權的分量也很大,可不亞於六部。"
白屹洵聽著,失笑道,"這些四品官,是可以由著我挑選的嗎?"
"自然!"
傅休辭很是肯定,看向白屹洵說,"二郎可知道,會試會元的分量?陛下登基以來,全靠老臣的支持,可他們也要老了,退下來了,所以陛下是很重用科舉人才。"
"沒錯,我也是科舉中了探花,陛下召見了我,給我幾個官職選擇,我選擇了內閣學士,陛下當即就給我了。"
晏子寧看向白屹洵說,"所以,你也可以挑,畢竟陛下很喜歡你的文章,因為你的文章很實用,那陛下必然會器重你。"
溫晏柒就看向白屹洵說,"也不急,兩天後才是殿試,你可以先想想,後面再告訴我們。"
"嗯,對。"
傅休辭也點頭說,"這兩天,會有很多人來祝賀,不僅僅因為你是傅家的姑爺,更是因為你是會試的會元,勛貴世家都會送禮的。"
"對,就是攝政王和大長公主都會送禮來。"
晏子寧看向白屹洵說,"這也是科舉不成文的規矩,會試選拔出來的,都是朝堂的新力量,所以恭賀你們,也是在恭賀陛下,得了新的人才。"
"那二郎你可就要記得,哪位大人,送了哪份禮,重還是輕,你要心中有數。"
傅休辭提點白屹洵說,"這有利於你在朝堂上,要親近誰,遠離誰。真正的朝堂,在你中了會元的時候,已經朝著你來了,而非是你被陛下授官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