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3章 南邊受災
南河的養殖場她也去看了,今年陸陸續續在這家買了上千頭牲畜,現在已經成了最大的客戶了。
她要去看,人家巴不得。
周果不作聲,看著人家是怎麼管理草場的,一天轉下來,收穫良多。
問的也不少,人家挑著能答的答了,她走的時候,又定了六百頭牛,二百頭驢子,算是報酬。
當然,除了她看別人的,人家也想到她莊子上來看。
看就看吧,反正現在是農閑,肥也不漚了,沒什麼不能看的。
她帶著這些人來到城外這個莊子上,這個莊子不是最大的,一半種了麥子,一半種了水稻,因為離河近,還挖了塘,養了蟹子團魚。
不大的土坡上種了些果樹,品種還多,果樹下是菜。
現在田野裡到處都是雞鴨,時不時還能看見一個蛋。
大家恭維道:「公子真是會做生意,這莊子沒有一處地方是浪費的,就連掉在地裡的糧食粒子,都讓雞鴨給吃了,隨處都是蛋。」
有人指著這水田道:「不知公子這南方的稻子收成如何?」
周果道:「還行,跟麥子收成差不多,因為這邊離河近,水容易得,因此種稻子方便,要是沒水,這稻子也種不起來。」
北方雨水相對南方來說,還是要少的多。
大家都點頭,「是啊是啊,沒水是不行。」
「這邊不能跟南邊比。」
有人問周果,「不知公子這糧種能不能勻些給我?我家夫人是南邊的,就喜歡吃米飯。」
周果笑了,「您二老真是伉儷情深!行,您老要多少,回頭我讓人送上門去。」
大家一見,也都要,「公子,我們家雖然沒南方人,但也喜歡吃米飯。」
「我也想種些稻子嘗嘗。」
雖然不能這樣大片大片的種,但種幾畝地難道還能種不出來嗎?
這麼多人湊趣,他們要是不湊趣,豈不是不給面子?
周果也不知道他們是真的想吃還是假的想吃,道:「有有有,都有,今年我稻子收的多,夠各家吃的那點種還是能勻出來的。」
除了稻子,還有蟹子。
南河還是比北地更適合養蟹子,畢竟氣候不同,花費的力氣沒那麼大。
因此賣的也沒那麼貴,在場的人沒幾個願意養,但是撈幾隻回去吃,或是養著玩是可以的。
眾人湊趣,要自己撈。
周果也樂的讓他們自己動手。
都是大人物,撈不了兩隻就累了,再懶得動手。
周果讓人給他們撈,一人兩簍子,臨走的時候送給他們帶回去。
大家樂呵呵的提著,對於周果印象更好了。
大暑道:「主子,這夥人撈回去是留著下崽嗎?」
周果笑道:「誰知道呢,隨他們怎麼做吧,要養就養,南河那麼大,我一個人難道就能把錢給掙光了,這錢啊,是掙不完的。」
能像現在這樣子,每年進賬幾十萬兩銀子,她已經很滿足了。
要是把路給堵死了,走絕了,也不是什麼好事。
她沒放在心上。
新買的這些牲畜就不遷往雲州了,這次跟著一塊南下,運糧食。
她買的都是成年能幹活的,剛好。
一個來月,她沒少見人。
老爺子見她每天都要出門,就道:「北地你隻怕一年也見不了那麼多人,南河怎麼就有那麼多人要見?」
周果道:「我想見見他們啊,他們手裡東西不少。」
這一段日子下來,原先不待見她的那幾家,也接觸了兩次,雖然還是看不順眼。
但沒關係,做買賣掙錢嘛,難免會遇到一些不喜歡的人,少接觸就行了。
大家也對這位南河的新貴算是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前隻知道她跟府君大人要好,原來不知道背後的靠山還那麼大。
大家爭相巴結,徐家人,就算現在天下還沒定,搞好關係也不吃虧,縱然徐家後面輸了,那於他們來說,也沒什麼損失。
一個月後,癩子頭帶著剩下的人趕回來了。
周果也就知道了南邊的一些情況。
「今年南邊有幾處地方不好過,入夏以來就下過幾場雨,眼見莊稼開始灌漿了,結果老天愣是滴雨不下,今年都沒什麼收成,老百姓日子怕是難了,我們的肥錢也收不上來。」
癩子頭嘆氣,怕是又會有一波難民潮。
周果皺眉,「錢多信裡沒說啊。」
癩子頭道:「估摸著還沒來得及吧,也不是全部地方收成都不好,也就一兩個府,主子,這些地方怎麼辦,我們要出手嗎?」
周果看了他一眼,「我們有那麼大的能力嗎?能管這一兩府之眾?」
就是把她吃抹乾凈了,也拿不出那麼多錢糧來啊。
癩子頭皺起了眉頭,「真是慘!您是沒瞧見,這些人原本都指望著等這些糧食過日子,結果就收回來一些種子,一家人眼見著沒了生計,坐在地裡嚎啕大哭,還不知道往後要怎麼辦。」
周果沉默,癩子頭都說慘,那情況一定很糟糕了。
但她能力有限啊,手裡就這麼點東西,哪裡能救得了那麼多人?
而且,這些糧食大半都是要留著的,前線幾十萬大軍,她不敢賭!
好在還有好消息,「其他幾個府雖然算不上豐收,但大家節衣縮食,應該也能挺過一年。」
隻要不餓死人,就算是好消息。
他們去年雖然也運了一些糧食南下,但種子總歸有限,不能惠及到每個人。
大膽種了新糧種的收成更好,還了肥後,還能有一點多餘的糧食拿來賣,雖然不多,但足夠了。
這可真是個好消息,周果道:「看來,這糧種在南邊也能生根,這就好辦了,休息一段日子後,你們把今年南河收上來的糧食一大半運到南邊去,給幾個府城留夠種,剩下的全部入庫。」
錢多吳江這一年在南邊也不是白混的。
除了受災的,其他地方都有還算不錯的收成。
總得來說,損失不大。
有這些加上今年南邊收上來的,明年那邊一半的地方估摸著能種上新種。
後年能種的就大了。
兩三年的功夫,南邊就能恢復過來,當然,前提是得有人。
半個月後,癩子頭跟莫大帶著南河大半糧食南下了,除了回來的人手,還從各個莊子上抽調了一半,北地也下來不少,腳力更是不可少。
就這才勉強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