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466章 失蹤。
“我很喜歡元大人,不知元大人可願意做我的太子妃。”
元君瑤頓時一副見了鬼的表情,盯着古奎,神色古怪的問道:“你腦子沒問題吧?”
古奎一臉疑惑。
元君瑤嘲諷道:“我覺得你有點太自信了,你憑什麼覺得我看得上你?”
古奎的臉色瞬間沉了下來。
元君瑤的上下打量着他,眼神鄙夷又輕蔑。
“你連沈少禹一根手指頭都比不上。”
古奎氣笑了,譏諷道:“我了解過沈少禹,立下大功卻不敢要功勞,想必是害怕功高震主。”
他眼神四掃,壓低聲音說道:“皇帝應該是活不了多久了,待新帝登基,你們的處境隻怕會更加艱難,所以......”
“那我們也不會去寄人籬下,背負着叛徒的罪名,去一個南疆小國,沒想到一國太子居然也會玩挑撥離間這一套,真是高看你了。”
古奎氣的說不出話了。
他就沒見過這種渾身是刺的女子。不管他說什麼,她都會怼回來,怼的他無話可說。
元君瑤不想和他多做糾纏,轉身就走。
古奎站在原地,袖袍微動,空氣似乎輕輕波動。
沒走兩步的元君瑤腳步頓住,感覺什麼爬上了自己的肩膀,剛一回頭,臉頰便一陣發癢,她蹙了蹙眉,一股無法抵抗的眩暈襲來,她瞬間軟倒在地。
古奎身形一閃,已然轉身将人抱在了懷裡,消失在了原地。
他的馬車就停在不遠處。
驿站中。
古奎将元君瑤輕輕放在榻上,将她從上到下都掃視了一遍,陰沉沉的雙眸中是濃厚的興趣。
古麗走進屋,望着榻上的人,疑惑的問道:“皇兄,你怎麼把元君瑤抓來了。”
古奎臉色陰沉的說道:“你不想報仇嗎?”
古麗想到被元君瑤踢死的阿黑,怒火瞬間湧上心頭,隻是很快又冷靜下來。
“皇兄,元君瑤在北冥地位不低,要是被發現了,我們可就走不出北冥了。”
古奎淡淡道:“那就不要被發現。”
“你給她下了昏睡蠱?”
古麗盯着元君瑤,又問道:“你把她抓來是要殺了她嗎?”
古奎嘴角微揚,說道:“這麼有意思的女人,我當然是要把她帶回南疆,慢慢馴服。”
“皇兄,你愛上她了?”
古麗不可置信的望着古奎,震驚的說道:“你瘋了,你把她帶回南疆,整個南疆都會不得安甯。”
元君瑤的實力她已經見識過了。
将此人帶回南疆,還不知道會惹出多大的禍事。
古奎輕描淡寫道:“我給她下情蠱。”
古麗傻眼了,激動的說道:“你真的愛上她了?你真是瘋了,情蠱一旦種下,你将消耗三分之一的壽命....”
沒有什麼東西,是無緣無故就能得到的。
古奎神色堅定的說道:“我認為劃算,她能使南疆國富民強!”
他們費盡心思都沒得到的水稻種植方法,隻要得到了元君瑤,就屬于他們了。
而北冥,即将失去這一優勢。
古麗無話可說。
雖然古奎說的冠冕堂皇,但她知道,她哥哥真的淪陷了。
她實在是想不通這是為什麼?
元君瑤從未給過他們好臉色,還各種對付他們,她哥哥怎麼會愛上她呢?
古奎抱起元君瑤去了後院。
後院放着兩口大棺材。
這是這段時間他們找人做的,阿武和阿蕭的屍體就停放在此。
現在已經入冬,氣溫本來就低,再加上他們用了防腐的藥,最少半年不會腐敗。
古麗疑惑的問道:“皇兄,你不會是想把她藏進棺材裡吧。”
古奎沒有說話,就靜靜的抱着元君瑤。
一旁的下人将其中一口棺材打開,又将裡面的屍體搬了出來。
原來裡面居然有夾層,古奎将元君瑤放了進去。
這兩口棺材本來就比尋常的要大,類型也和北冥尋常的棺材不同。
這誰能想到,元君瑤被藏在了棺材裡。
他們明天後天就要出發回南疆了。
沈少禹出宮回到新宅的時候已經晚上了。
回家第一件事情肯定就是找元君瑤,但卻得知元君瑤沒有回來。
元君瑤失蹤了!!
他立即派人開始尋找。
去了女康堂,忠勇侯府,最後又進了宮。
夏南行也得知了元君瑤失蹤的消息。
夏南行難以置信的說道;“好端端的君瑤怎麼會失蹤了呢,她有大神通,何人能奈何得了她?”
沈少禹沉聲說道:“可她也是普通人啊,想必是遭了人算計。”
夏南行沉默。
沈少禹陰沉着臉說道:“皇上還記得上任司農的死嗎?想必還是有人觊觎水稻。”
國富民強的好事,沒人會對元君瑤動手,除非是....夏南行臉色大變。
“南疆的人?”他又急又氣的說道:“他們後日就會離開京城了,若是君瑤真落到了他們手裡,那可就麻煩了。”
沈少禹臉色難看的說道:“若真在南疆人手裡找到了人,師兄定不可放過他們。”
夏南行聞言愣了一下,蹙眉看向了沈少禹。
沈少禹卻垂下了頭。
夏南行沉思了片刻後,下令道;“封鎖京城,不許任何人出入,命大理寺、京兆尹,五城兵馬司出動,務必将人找到。”
此事鬧的很大,将整個京城都驚動了。
科舉本就延遲了,如今臨近,沒想到又生了事端。
不過尋常來說,也是秋末到來年開春,如今不過的延遲到十一月至次年三月。
夜黑如墨。
京城長街上,舉着火把長龍在街道上穿梭,淩亂的腳步聲和急切的聲音引的百姓人心惶惶。
家家戶戶都熄燈安寝,不敢出聲。
“這邊找找,快。”
“你去那邊。”
來來回回的人都穿着官服或者盔甲,個個面容冷肅。
大家都知道,元君瑤失蹤了。
元君瑤是誰?
文武百官裡無人不知。
但尋常百姓大多還是不知道此人,因為水稻的事情京城并未擴散。
但因為元君瑤,此事很快便在京城傳開了。
關乎所有百姓的事情,這便不是小事,民衆的情緒也被調動了起來。
如果找不到元君瑤,那他們就種不出增産的水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