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被逼殉葬?王妃的棺材闆壓不住了

第1069章

  “飛鷹令分為陽令和陰令,陽令在曆任皇帝手中,陰令則在某個家族手中,至于是哪個家族,無法确定。”虞淩夜說。

  “你手上的這隻飛鷹令,正是陰令。”

  謝莺眠驚愕:“竟是這樣?”

  虞淩夜點點頭:“對。”

  “按照正常的流程,陽令該由先帝傳給皇帝。”

  “皇帝在特定的時期,按開飛鷹眼的機關,機關啟動,持有陰令的人前來相見,陰陽飛鷹令合二為一,用以調動暗軍。”

  “現在的情況變成了,皇後将陰令給了你,陽令則由先帝傳給了某一位楚家人。”

  謝莺眠聽懂了。

  先帝将原本該給皇帝的東西給了别人。

  謝莺眠感歎:“先帝如此不喜皇帝,皇帝還能披荊斬棘登上那個位置,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皇帝真的是個很厲害的人。”

  虞淩夜:“确實很厲害。”

  “皇帝是個無所不用其極的人。”

  “他與任何人交往,都是帶有強烈的目的性。”

  謝莺眠深以為然。

  不論立場,隻論成功與否的話,

  皇帝的上位史,可以說是一部落魄皇子的逆襲史。

  一個無人問津的皇子,利用天外之人謝敬昀的天真和意氣,獲取了殺傷力極強的光武器和名聲,赢得一批追随者。

  名聲鵲起之後,利用所有能利用的資源将自己送上太子之位。

  為了坐穩太子之位,利用高超的演技騙過以楚家為首的朝中重臣,讓那些舉足輕重的朝中重臣心甘情願為他背書。

  普通的皇子奪嫡,都是你害我,我害你,相互陷害,勢同水火。

  皇帝則不同。

  皇帝用“兄友弟恭”的姿态,哄騙當時還年幼不知争權奪勢的虞淩夜。

  除卻這些,皇帝利用自己的母妃一族獲取巨額财産,在獲取财産後,随即抛棄身份地位的母妃家族,轉頭傍上太後這艘大船。

  對他有利的人,他想盡一切辦法讨好靠近。

  榨幹這些人的價值後,再毫不留情抛棄。

  步步為營,一步步走向權利巅峰。

  皇帝是玩權弄勢的高手。

  他心夠狠,手段也夠毒。

  這一點謝莺眠不服不行。

  謝莺眠:“先帝沒将陽令傳給皇帝,大概率是為了你?”

  虞淩夜:“或許。”

  謝莺眠:“先帝是真喜歡你。”

  “當時怎麼就沒讓你當太子呢。”

  虞淩夜:“父皇不讓我當太子,也是為了保護我,我那時年幼,我母妃的母族方家又是那般光景,我身後無人可依。”

  “父皇很清楚我成為靶子之後會面臨着什麼,所以,他給我鋪了一條他以為的安全之路。”

  “可惜......”

  父皇也好,他也好,都低估了皇帝的狠辣。

  ......

  入秋之後,天氣一天比一天涼。

  下過一場雨之後,最後的暑氣被卷走。

  進了農曆八月份,除了正午太陽足的時候能感覺到絲絲炎熱,一早一晚已有蕭瑟寒意。

  八月,有中秋節宴,更有秋闱。

  大裕王朝的考試制度和謝莺眠所了解的考試制度不一樣。

  以種花家曆史上有名的明代科舉為例。

  明代時期,秋闱是鄉試,因在秋天舉行,才被人稱為秋闱。

  秋闱每三年一次,分三場進行。

  八月初九開考第一場,共持續十天。

  九月中旬桂花飄香時放榜,考中之人便是舉人之身。

  衆所周知的範進中舉,就是指範進在秋闱考中了舉人。

  這是魚躍龍門的第一步。

  成為舉人,差不多算是跳躍了階層。

  隻有中了舉人的學子,才有資格參加次年春季的會試。

  會試在農曆的二月初九開始第一場,因在春季,又被人稱為春闱。

  春闱同樣分三場。

  在二月底杏花盛開時放榜,故而會試榜單又被人雅稱為杏榜。

  上了杏榜的人,被稱為貢士。

  貢士沒有官職,隻是獲取了殿試的資格而已。

  通過了殿試的貢士,才能被稱為進士。

  明代進士分為三甲。

  一甲有三人,賜進士及第。

  分别是赫赫有名,脍炙人口的狀元、榜眼、探花。

  二甲數十人,賜進士出身,每次人數不等。

  三甲若幹,賜同進士出身,是主要的基層幹部儲備庫。

  大裕王朝的考試制度與明朝的考試制度大概相似,隻是時間上正好颠倒。

  也就是說,大裕王朝春闱是鄉試,秋闱才是會試。

  據虞淩夜所說,大裕王朝的開國皇帝建立大裕王朝時,恰是夏季,百廢待興,人心惶惶,新朝廷也極缺人才。

  故,開國皇帝在農曆八月份開設了恩科考試。

  那一年的考試出了許多青史留名的能臣賢士。

  新國新氣象,開國皇帝認為此是吉兆,就将這個習俗延續下來。

  【注:明代科舉制度來源《明史選舉志考論》,文中因情節需要有杜撰,為了不誤導讀者,特簡單說明一下正規的古代科舉制度】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