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以文會友
這話傳到了宋宛和魏新遲的耳朵裡,兩人有些吃驚,不過又覺得如果蘇彥真的能出現的話,或許效果會更好,而且聽着街上那些人的議論,宋宛也深受啟發,覺得确實可以來個以文會友。
于是宋宛打算回去再和蘇彥商量一下,一開始還擔心蘇彥會不同意,但沒想到蘇彥竟然一下子就同意了。
“你會氣姐姐讓你在衆人面前抛頭露面嗎?而且還是在酒樓那樣的場合,姐姐或許也會有考慮不周到的地方,如果你覺得會對你的名聲有影響,你可以直接跟姐姐說。”
宋宛這番話說的完全是發自内心,因為說實話,她畢竟不在官場上混,雖然知道官場不容易,也知道其中的一些彎彎繞繞,但要真說起那些細節,她還是不清楚的。
但是讓她沒想到的是,蘇彥臉上竟沒有半點勉強和猶豫,他欣然答應,“沒事兒的姐姐。這種公開的場合以文會友也是一件好事,至少是在衆人之前,大大方方,這總比背着人搞着小動作要好的多。”
這話宋宛認同,但不知道為何,初聽蘇彥說這話,總覺得哪裡怪怪的,好像這話裡還帶了幾分情緒似的。
不過此時的宋宛并沒有多想,因為她知道作為新科狀元,這幾日來找蘇彥的,肯定不會少,或許他是總被打擾,心裡難免有些不勝其煩,因此有些情緒也是難免,并未深思考究。
隻是,此時的宋宛不知道,正是由于她這次的疏忽,差點讓蘇彥至于危險之中。
總之,有了蘇彥的欣然應允,宋宛便開心的回去準備當日以文會友的事情。
到了舉辦活動的這一日,因為有前幾日的大肆宣傳,所以的今日酒樓裡格外的熱鬧非凡。
甚至在今日的酒樓大門上方,直接懸挂了一塊匾額,上面寫着“以文會友”。
酒樓的門口擺放着兩盆盛開的鮮花,花瓣嬌豔欲滴,散發着陣陣芳香。
走進酒樓,寬敞的大廳裡擺放着一張張精緻的桌椅,桌椅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紋。牆壁上挂着一幅幅名家字畫,以及蘇彥親手寫的詩句,為酒樓增添了幾分文雅氣息。
此時,蘇彥身着一襲月白色的長袍,長袍上用銀線繡着精緻的圖案,顯得格外儒雅。
這身衣裳還是前日宋宛硬是拉着蘇彥去做的新衣裳,他的頭發整齊地束起,用一根簪子固定,露出光潔的額頭和深邃的眼眸,文人的氣質顯露無疑。
他的腰間系着一條藍色的腰帶,腰帶上挂着一塊玉佩,随着他的動作輕輕晃動。
蘇彥坐在大廳的正中央,面前擺放着一張書桌,書桌上擺放着文房四寶。他擡起頭,目光與宋宛四目相對,在這人山人海的衆人面前,他的内心也就更加安定了幾分。
蘇彥的周圍圍坐着一群文人雅士,甚至還有很多連座位都沒有,哪怕站着,也不肯離去,就是想要一睹新科狀元的風采。
這些人中,有的身着長袍,有的身着短衫,有的頭戴方巾,有的手持折扇,各具特色。或富貴,或低調,他們的臉上都洋溢着興奮的神情,期待着這場文會的開始。
“今日有幸能與新科狀元蘇兄在此以文會友,實乃我等之榮幸。”一位身着藍色長袍的書生率先開口說道。他的面容清秀,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睿智。
蘇彥微笑着回應道:“各位兄台客氣了,能與各位在此交流切磋,也是蘇某的榮幸。”
“蘇兄才高八鬥,學富五車,又中了今年的狀元,實在是讓我們佩服羨慕不已,不知今日能否現場為我等展示一下你的才華呢?”另一位身着白色長袍的書生說道。
他的面容英俊,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自信,像是想要見識一下蘇彥到底有沒有傳聞中的那麼厲害。
蘇彥也知道今日來的人中,有态度友善,自然也會有不服挑釁的,但他既然同意宋宛要來,就已經做好了心裡準備,内心自然也有信心能夠很好的應對。
他微微點頭,說道:“既然各位兄台如此擡愛,那蘇某就獻醜了。”
于是有人提議,“不如我們就寫詩吧,就從簡單的開始,寫寫一年四季之景吧。”
蘇彥和衆人聞言,心裡便知道,這其實是最簡單的,作詩倒還是其次,主要是可以看一下今日衆參與者的書法筆力如何。
“那蘇某就先開始了。”說着,蘇彥微微笑着拿起毛筆,蘸了蘸墨,在紙上寫下了一首詩:“春風拂柳綠絲縧,夏日荷花映碧霄。秋月當空照大地,冬雪紛飛舞妖娆。”
作詩對于他來說,易如反掌,幾乎是不用思考,在衆人還未落筆前,他就已經寫完了。
蘇彥的字剛勁有力,如行雲流水一般,讓人贊歎不已。衆人紛紛鼓掌,稱贊蘇彥的詩寫得好。
“蘇兄的詩真是妙啊!春夏秋冬,四季之景盡在其中。”一位身着灰色長袍的書生說道。他的面容沉穩,眼神中透露出一絲贊賞,“最重要的是,作詩的速度極快,說明蘇兄平日讀書确實是下足了功夫,我等自愧不如。”
蘇彥倒是十分的謙虛,他笑着道,“這隻是作詩罷了,大家十年寒窗苦讀也都知道,有時候文章若是沒有實質的内容,隻是寫的花團錦簇,那也不過是些花拳繡腿,也同樣不堪大用。”
“蘇某志向不在于山水花草,隻是希望以後能真正做些對百姓有利的事情,對得起自己的寒窗苦讀,讓更多的百姓過上好日子,這才是蘇某所求。”
蘇彥這番話,一下子讓現場的氣氛莊重了幾分,在場的大部分人都十分贊同蘇彥的說法,或者說,他們大部分人讀書的初心,也正是如此。
于是一時之間,衆人看向蘇彥的神情都多了幾分尊重和欽佩。
此時又有一位身着天青色長袍的讀書人站了出來,“蘇兄志存高遠,令我等佩服,今朝科考,蘇兄摘得了新科狀元的桂冠,已經說明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