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1章 搬離大雜院
很快蘇舸同元麗莎簽訂了南省總經銷的合同。
南省的市場打開,意味着産品銷量會出現突飛猛進的增長,而壓力都給到津市紡織廠這邊,生産速度必須跟上。
同時蘇舸也在考慮下一步計劃。
後續如舸牌紡織品肯定要向全國市場鋪開,如果隻靠津市紡織廠一家工廠,生産裡必然是跟不上的。
她準備在濱江市把自己的工廠辦起來。
地皮是現成的,盛啟晖買下的地皮面積很大,劃出來一塊就夠她辦廠子的了。
辦廠一系列手續盛啟晖都熟,他幫蘇舸跑了半個月,把所有需要的手續都辦妥。
剩下的工作就是籌備工廠。
由于資金有限,蘇舸打算先建起一部分廠房,等後續盈利再慢慢擴大。
朱廠長得知蘇舸要建廠,特意派了技術人員來幫忙,幫着蘇舸在最短的時間内把廠房建了起來。
廠子建好,時間也已經到了1981年的年底。
蘇舸打算過完年正式讓工廠運營起來。
年前她一直在招聘員工,大量返城知青找不到工作,蘇舸的廠子一下子成了香饽饽,好些知青來報名應聘。
蘇舸定下學曆标準,必須初中以上學曆,有相關經驗的可以适當放寬條件。
管理人員好招,技術人員卻很稀少。
蘇舸找到師傅杜秋梅,希望師傅出山來幫自己培訓一批車間技術工人出來。
濱江紡織廠這一年蕭條極了,訂單少的可憐,最近兩個月連工資都發不出來,隻能用廠裡的布料來頂工資。
在廠裡待着也是待着,杜秋梅索性請了一個月的假,過來幫蘇舸培訓工人。
年後這批工人結束培訓,能夠正式上崗,如舸紡織廠也開始運轉起來。
蘇舸希望杜秋梅留在廠裡幫忙,隻要她願意留下,廠裡的車間主任一職就是她的。
“師傅,紡織廠現在連工資都開不出來,我的廠子規模雖然小,但未來發展前景很可觀,在廠裡培訓這段時間,你應該也看到廠子的活力了。”
杜秋梅的确動心了。
這段時間待在紡織廠,她看到這裡煥發出的勃勃生機,與走在下坡路的濱江紡織廠截然相反。
雖然在濱江紡織廠工作了幾十年,就這麼離開她心裡有些舍不得,但廠裡連工資都開不出來,廠領導也沒有任何辦法挽救工廠的頹勢,杜秋梅早就對那裡失望了。
考慮了兩天,杜秋梅決定辭職到蘇舸的紡織廠。
蘇舸高興極了,有師傅坐鎮把關,産品質量問題不用擔心。
1982年這一年,濱江市出台了房屋買賣的公告文件,允許老百姓自由買賣房屋。
蘇舸等這一天等了好久。
公告出台沒多久,她跟盛啟晖商量買一間大房子,改善家裡居住條件。
另外還可以多買一些地段好的房産,不管是當門市出租,還是留着将來升值賣掉,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盛啟晖也有這個意思,于是兩人抽空出去看房子。
看到他們兩個打算買房子,樊雪勤和宋盼娣也都動了心思。
大雜院的房子實在太小了,眼看着孩子漸漸長大,需要自己的空間。
現在家裡都不差錢,買房子對她們來說不是啥大事。
于是樊雪勤和宋盼娣也都各自看起了房子。
得知她們都要買房子,許蘭芳也跟周小康商量換房子的事。
他們住的倒座房冬冷夏熱,憋悶不說,還終年不見陽光,屋裡黑黢黢的。
如今能買賣房子了,幹脆把這裡的房子賣了,重新買個寬敞明亮的。
盛啟晖和蘇舸看了一圈房子,最後選定靠進團結路的一幢樓房,這是濱江市第一批蓋起來的暖氣樓,供暖很好,而且裡面帶廁所和廚房,不需要像筒子樓那樣和其他人家公用。
蘇舸受夠了公共廁所,她這次買房子的目标之一就是必須有獨立廁所。
最後他們買了兩間三室一廳的樓房,兩個房子在對面,盛啟晖找人把中間打通,變成了一間房。
這樣全家人都能有自己獨立的房間。
房子買好後,樊雪勤和宋盼娣都看中了這裡,兩人一個買了蘇舸家的樓上,一個買了樓下。
三家又聚在了一起。
搬離大雜院的那天,整個大院的人,除了許家和孟家,都來送他們。
這麼多年,大院裡來來往往也換了不少人家。
可這還是頭一次,一下子搬出去好幾戶,大院裡一下子冷清下來。
大院裡的衆人有舍不得的,有羨慕的,有同樣動起了搬家心思的,各不相同。
搬到新房子,一下子寬敞明亮了好多,家裡還添了不少家具和電器。
盛啟晖托人弄到一張彩電票,買了一台18寸的熊貓牌彩電。
這個年代買一台黑白電視已經是很奢侈的事,别提買彩電了,高昂的價格根本不是一般人家能承受得起的。
一到晚上放動畫片的時間,楠楠、和安就會跑過來,跟着卓卓、晨晨還有曦曦一塊看動畫片。
五個孩子一人一張小闆凳,在電視前面坐下,一個個看得聚精會神。
盛銳讀到高二時,高中重新改為三年制,本來去年就該高考的他,推遲到今年高考。
為了迎接高考,盛銳除了吃飯睡覺,把所有時間都放在了學習上。
小叔小嬸都是濱江大學畢業的,盛銳的高考目标也隻有一個——濱江大學。
其他的一概不考慮。
而且在盛啟晖的影響下,盛銳也決心要學機械工程專業。
這一年盛佳也要參加中考。
中考相比高考要輕松一些,盛佳學習成績一直在全學年名列前茅,考上市重點高中幾乎沒有懸念。
但她也仍然不敢放松,每天跟着哥哥一塊學習。
好在兩人現在各自有了自己的房間,把房門一關,能安靜地學習不受其他人的幹擾。
這樣的學習環境是其他同學無法想象的。
他們班上大部分同學都還是一大家人擠在一起,想靜下心來學習太難了。
盛銳、盛佳很清楚,這麼好的學習環境是小叔小嬸創造的,他們要努力學習,将來也向小叔小嬸一樣,做出自己的事業來,為家裡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