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9章 宋盼娣生了閨女
搬家宋盼娣一點忙都幫不上,反而姜亮還要擔心她。
蘇舸得知他們要搬家,讓宋盼娣去自家待着,跟她一起唠家常。
盛啟晖過去跟姜亮一起搬家。
衛國平得到消息,也過來幫着搬。
他還借來了三輪車,有了三輪車方便太多,姜亮和宋盼娣東西不多,兩趟就搬完了。
東西都搬進了屋子裡,剩下的就是收拾了。
宋盼娣挺着大肚子,誰也不放心她來幹活,隻讓她在一旁坐着。
蘇舸和樊雪勤兩個幫着把屋子給收拾好。
看到這屋子的采光,樊雪勤都羨慕了。
“屋裡光線真好,不像我那廂房,一到下午就沒了光亮。”
蘇舸道:“我家也一樣,尤其冬天,下午三四點,屋裡就黑的得點燈了。”
“你家雖然是廂房,可你家有三間房,我要是能住那麼大的房子,暗點也樂意。”
宋盼娣撫着肚子說。
“要是什麼時候,咱們都能住上采光好,面積大的房子,那可就太好了。也不知道能不能等到那一天。”
樊雪勤感慨。
“有夢想是好的,說不定哪天就實現了呢。”
蘇舸說道。
樊雪勤想想自家那小房子,歎口氣,“希望吧。”
蘇舸沒法告訴她,二十年以後華國人的生活會越來越好,大家都能住上大房子,還是有裝修有供暖帶小區的大房子。
不過這些話她現在說出來,别人會覺得是癡人說夢。
畢竟這會兒大部分人都還苦哈哈地擠在小房子裡呢。
“哎呦!”
宋盼娣突然一聲痛呼,同時捧住了肚子。
“怎麼了這是?”
樊雪勤被吓了一跳。
緊接着,她驚道:“怕不是要生了吧。”
她是過來人,宋盼娣的樣子和她生兒子時一個樣。
蘇舸也覺得宋盼娣是要生了,趕忙出去找姜亮。
幹了一天活,姜亮好不容易能歇下來,正蹲在屋子外面,跟盛啟晖和衛國平侃大山。
乍一聽媳婦要生了,姜亮撒腿就往屋裡跑。
衛國平借來的三輪車派上了用場,姜亮把宋盼娣抱上三輪車,騎着就往醫院去。
蘇舸同盛啟晖說了一聲,騎上自行車帶着樊雪勤,跟着去了醫院。
宋盼娣生的很順利,進去産房不到三個小時,孩子就生出來了。
聽到嬰兒啼哭,姜亮激動得差點想闖進産房裡。
護士把孩子抱了出來,“是個女孩,六斤八兩。”
姜亮看着襁褓裡的閨女,終于有了成為父親的真實感。
他想從護士手裡把孩子接過去,護士趕忙收緊抱孩子的手。
“才剛出生的孩子,一個抱不好容易傷到,沒有其他家屬嗎?”
蘇舸趕緊過去,“給我吧。”
護士一看是個女同志,這回放心地把孩子交到蘇舸手裡。
過了一會兒,宋盼娣也從産房裡出來了。
這個時候,姜家人和宋家人得到消息都趕了過來。
姜亮太緊張,忘了通知家裡人,還是蘇舸想起來提醒他,他才着急忙慌地通知兩邊的家人。
姜家人來的很齊全,姜父姜母加上姜亮的四個弟弟兩個妹妹,八口人全來了。
宋家那邊,除了宋父宋母外,其他人也都到了。
宋盼娣的三個姐姐,大姐宋來娣、二姐宋迎娣、三姐宋招娣趕到醫院,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小妹的狀況。
“怎麼樣?感覺還好嗎?”
宋盼娣還很虛弱,輕輕點了點頭。
她朝三個姐姐後面看過去,似乎在尋找着什麼,不過很快她的眼神就黯然下去。
她三個姐姐當然知道宋盼娣在找誰,頓時都沉默了。
得知宋盼娣生孩子的消息,宋母第一句話就是,“她生的是個賠錢貨,我可不去看。”
宋母不隻自己不來看,還不讓宋父過來,放話說啥時候宋盼娣生了兒子,再見她。
但是這些話,宋來娣、宋迎娣、宋招娣三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準備跟宋盼娣說,怕惹小妹傷心。
其實即便她們不說,宋盼娣也能猜出她媽是個什麼态度。
“來,趁熱把粥喝了。生孩子是耗體力的事兒,一定餓壞了。”
姜母生了七個孩子,經驗十足。
她熬了紅糖小米粥,裡面卧了兩個雞蛋,摸摸飯盒不燙了,拿給宋盼娣。
飯盒裡蒸騰的熱氣,熏得宋盼娣眼睛有些模糊。
她看了婆婆一眼,喚道:“媽……”
然後就有些哽咽。
姜母忙道:“你才剛生完孩子,現在開始可就在月子裡了,千萬不能哭,對眼睛不好,會落下病的。”
宋盼娣勉強忍住眼淚,明明知道她媽是啥樣人,可在這個最虛弱的時候,她還是覺得好委屈。
姜母暗自歎口氣,這麼好的孩子,親家母怎麼就那麼想不開,非要執着男孩女孩呢。
連閨女生孩子都不來看,這心可真硬呀。
宋盼娣和姜亮早就把孩子的名字取好了,确切地說,是宋盼娣想的名字,姜亮覺得不錯,就這麼定了下來。
兩人的閨女大名叫姜勝楠,小名楠楠。
勝楠,取“勝男”之意。
宋盼娣和她媽别上了,她媽不是嫌棄閨女麼,她非要把她家閨女培養好,将來要勝過男孩。
于是就起了這個名字。
“姜勝楠,挺好聽的,小名楠楠也好聽。”
蘇舸覺得這個名字很好。
誰說女子不如男,将來說不定有一天,宋母會被啪啪打臉。
姜家人圍在一起看着小楠楠,姜亮的弟弟妹妹都是頭一次看到這麼小的寶寶,覺得新奇得不行。
一個個躍躍欲試地想抱,把姜亮吓得,在旁邊一步不離地看着,就怕哪個膽子大,把他閨女給傷到了。
宋盼娣住了三天院,就回了家。
出院那天,天氣太冷,姜亮不知從哪兒借來一件軍大衣,把宋盼娣包的嚴嚴實實。
回到家裡,姜亮早就提前回來把屋子生好了火,炕上暖烘烘的,宋盼娣和孩子睡在炕頭上,一點不冷。
指望宋母來照顧月子,是不可能了。
宋家三姐妹都要上班,也不能天天過來。
姜母就把照顧月子的活兒攬了下來,她每天早上過來,晚上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