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0章 第一份訂單
孫衛民看多了他爸的臉色,二大爺即便再臭着一張臉,他也不往心裡去。
嘴裡哼着歌,翹着二郎腿,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
這兩個月可要累死他了,四處奔波,為了省錢住十幾個人一屋的招待所,還要到處求爺爺告奶奶地想讓别人看一眼他們廠的産品。
其中辛酸,不嘗試根本想象不到。
孫衛民都不知道咋經曆過來的,現在想想,自己都佩服自己。
盛啟晖進屋他都不知道,還在哼着歌躺着,直到盛啟晖咳嗽一聲,孫衛民才一個激靈從床上坐起來。
“盛哥。”
盛啟晖也不見外,自己拖過一把椅子坐下來。
笑道:“看你這樣子,一定是帶啥好消息回來了。”
“那必須的,也不看看我是誰。”
孫衛民哈哈一笑,很快正色道:“跑了兩個月,我去了好幾個省的農機公司,每一家都說上面有計劃,不能随便買,否則要犯錯誤。兩個月下來,犁刀送出去好些把,訂單一個都沒談下來。”
“後來你猜怎麼着,本來我都打算要回來了,車票都買好了,尋思實在沒辦法,隻能回來和你們實話實說。都怪我把大話吹出去,結果一把犁刀沒賣出去。就在要回來的前一天,豫省農機公司的人來找我了,說是他們省今年的犁刀供應出現了生産缺口,現在還差四千把沒着落。正好想到了我。”
“兩個月前離開濱江,我第一個就去了豫省。本來對那邊已經不抱希望了,哪想到兩個月後,他們竟然主動來找我了。這下可好,直接談成了四千把犁刀的大訂單。”
“四千把?太好了!小四,幹得不錯!”
這個結果在盛啟晖意料之中。
上輩子他曾聽人說過豫省犁刀供應短缺的事。
因為缺少的數量過大,豫省農機公司的領導到處找人,也沒能補上這個缺口,導緻那一年直接影響到豫省的農業生産。
這一次,盛啟晖特意讓孫衛民第一個就去豫省,隻要那邊犁刀出現短缺,第一個就能想起他們廠來。
“這是合同,你看一下。”
孫衛民拿出一份合同來,遞給盛啟晖。
這份合同是他離開濱江前,盛啟晖草拟,并和大家讨論後定下來的。
詳細看過一遍沒有問題,盛啟晖道:“這段時間你累壞了,好好休息幾天,然後再回廠上班。”
孫衛民也确實是累壞了,他連打兩個大哈欠,“我可真的好好睡一覺,緩一緩。”
盛啟晖拿着合同正要走,忽地想起什麼,又停住腳步。
“對了,你要是最近在咱們院裡聽到有人傳閑話,别放在心上。”
孫衛民先是怔了下,接着反應過來,無語道:“我這麼久不在,是不是又傳啥難聽的話了?你說說,咱院裡這些大媽,真是吃飽了撐的,成天沒事幹了,天天盯着我幹啥。”
盛啟晖摸了摸下巴,“别人也就算了,方大媽好像也信了謠言,以為你不學好,出去當街溜子去了。”
“啊?那慧文呢,她不會也這麼想我吧?”
“那就不知道了。”
孫衛民一個鯉魚打挺從床上蹦下來,“不行,我得去洗個澡,剪個頭,好好拾掇拾掇,不然慧文真以為我去當街溜子了。”
他麻溜地拿上臉盆毛巾,直奔澡堂子而去。
盛啟晖拿着那份合同,去跟姜亮說了下。
姜亮聽說廠裡終于開了張,拿到第一份訂單,還是個大訂單,高興勁兒就别提了。
盛啟晖又去前院找丁東明。
丁東明正在給丁大媽換沾了屎尿的床單,見到盛啟晖來找,趕忙把手洗淨,跟他去了院子裡一處僻靜的地方說話。
“丁大哥,我們那個廠子拿到第一份訂單了,你要不要考慮跟我們一起幹。”
剛開始辦村辦工廠時,盛啟晖就來找過丁東明,問他要不要參與進來。
先前差點被人舉報的事,令丁東明一直後怕不已。
一個兼職就好懸把工作丢了,要是跟人合辦廠子,萬一被打成資本主義的尾巴,那可不是鬧着玩兒的。
丁東明不敢冒這個險。
盛啟晖勸了他幾次,丁東明都不肯參與,最後隻得算了。
盛啟晖想着,自己和楊今普認識,多虧丁東明給牽線。
如今有了能賺錢的營生,便想帶着丁東明一起。
但丁東明不肯,他也不好強求。
這次廠裡有了訂單,盛啟晖又想到丁東明,想着再來說一說。
丁東明看着盛啟晖手裡的訂單,“還真賣出去了?小四很厲害呀。可是我……我……”
丁東明為難地看着盛啟晖。
“……這事我隐晦地跟我媳婦透露過,可她不想我冒風險,隻想安安穩穩過日子。既然她不想,那我也就算了,我剛評了高級職稱,工資漲到一百多塊,養家是綽綽有餘了。我不圖大富大貴,能穩當過日子我就知足了。”
他這番話,盛啟晖聽明白了。
不僅聽明白,他也理解了丁東明為什麼态度會這樣堅決。
丁東明前半輩子和老母親相依為命,四十來歲的年紀終于成了家,過上自己的小日子,自然是希望萬事都順順當當的,生怕出現任何意外。
理解歸理解,盛啟晖還是有些替他可惜。
但人各有志,也不好強求。
盛啟晖找了個沒課的時間,去了趟楊安村。
楊今普看到訂單,差點喜極而泣。
孫衛民離開這兩個月,他一顆心跟着吊起來兩個月。
終于看到訂單,楊今普覺得自己今晚終于能睡個好覺了。
“太好了,太好了呀!四千把犁刀,一把十塊錢,就是四萬塊,咱們的淨利潤能達到一半,也就是兩萬。”
廠子才開起來沒幾個月,就淨賺兩萬,楊今普不由啧舌,他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多錢,咋感覺跟在夢裡似的。
盛啟晖給他澆了盆涼水,“雖然賺了兩萬,但這錢咱們還得拿去繼續投入生産,隻有一少部分能拿出來分紅,分到每個人手裡也就沒多少了。等以後咱們廠資金雄厚起來,大家的分紅才能多起來。”
楊今普一想,是這個道理。
還是盛啟晖想得全面,自己光顧着高興,把投入再生産這事給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