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2章 周小康回家,前院吵成一團
“蘇阿姨,你喜歡就好。”
陸成澤俊秀的面龐舒展開,帶上幾分他這個年齡孩子該有的稚氣。
蘇舸覺得這樣的他,才更像是個十歲的孩子。
之前那次見面,他表現的太成熟了,不像是這個年齡的孩子。
“蘇阿姨,我先回家了。”
送完驢打滾,陸成澤就要走,蘇舸想留下他吃晚飯,陸成澤說奶奶還在家等着他,便撒腿跑了。
臨走時,蘇舸硬塞給他一些零嘴,讓他帶回去吃。
蘇舸從來不是同情心泛濫的人,對待陸成澤,卻很想能幫就幫一把。
可能因為這個孩子的身世,和她自己太像了。
都沒有爸媽在身邊,都要小小年紀就靠自己。
送走陸成澤,蘇舸去做晚飯。
盛啟晖不知道幾點才回來,她沒等他,帶着兩個孩子先吃了飯。
正吃着飯,就聽見外面鬧鬧哄哄的,蘇舸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忽地聽見樊雪勤叫自己。
等出去一問,才知道是前院周家的小兒子周小康回來了。
周小康出生在大院,是大院裡老住戶們看着長大的,他一回來,一大爺一大媽、二大爺二大媽還有其他老鄰居們都過去周家了。
蘇舸聞言吃了一驚,“他帶對象回來了?那許蘭芳能受得了嗎?”
樊雪勤神情古怪起來,“我也擔心,就趕緊跟過去看了一眼。結果你猜怎麼着,他一個人回來的,根本沒帶對象。”
“啊?”
這太出乎意料了。
當初周小康寫信回家,分明說的是要帶對象回來,怎麼臨回來,卻隻有自己。
不過對許蘭芳來說,這是好事,至少暫時不會刺激到這姑娘再去做傻事了。
樊雪勤又說:“他一回來就去了許家,要見許蘭芳,被許大媽堵在門口不讓進,鬧得不可開交呢。好在一大爺和二大爺都在,正在調停。”
“莫不是他聽說了什麼?”
蘇舸問。
這架勢,分明像是聽說了許蘭芳尋短見的事。
樊雪勤點頭,“你猜對了,還真是這麼回事。不知怎麼的,周小康知道了許蘭芳兩次尋短見,所以一回來就要去許家見她,估計也是因為這個,沒帶對象回來。”
“等等,他在鄉下真有對象?”
蘇舸突然問。
樊雪勤被問住了,半晌道:“這個真不知道。”
兩人正說着話,忽地杜小芸從前院過來,被她丈夫鄭明章扶着。
“這是怎麼了?”
樊雪勤看她臉色有些發白,忙問道。
鄭明章替她回答:“前院剛才打起來了,許大媽想打周小康,不小心打在了二大爺的臉上,現在許大媽被一大爺二大爺一起訓呢。
小芸有點被吓着了,我怕在驚動到她,畢竟懷着孕呢,還是小心為好,就先送她回家。”
說完這番話後,鄭明章扶着杜小芸回西耳房了。
“走,咱們也過去看看。”
樊雪勤提議,蘇舸其實不想湊這種熱鬧,但樊雪勤興緻勃勃的,她便陪着一起去了。
結果一出二道門,好家夥,前院烏泱泱站了一群人,平時大院裡能見到見不到的,今天好似一窩蜂全都冒出來了。
尤其後院那些人,平時蘇舸很少和他們打交道,這會兒看過去,一家都不差。
全是來看熱鬧的。
許家門口這會兒鬧騰得不行,許大媽哭鬧着,坐在地上撒潑打滾。
一大爺二大爺兩個,一起上陣,尤其二大爺,臉頰上還一片紅,應該是剛才被許大媽打的那一下子,還沒消下去。
他訓起許大媽來疾言厲色,分明是被她那一下子給氣着了。
“告訴你,現在提倡自由戀愛,你家蘭芳願意和誰在一起,就在一起,你當媽的管不着。再這樣,就去街道辦說說理,正好街道辦準備立典型呢,我看你就挺合适的。”
許大媽哭嚎,“我怎麼了,我自己家的閨女,還不能管了?他周小康什麼東西,就想娶我家閨女,呸,門兒都沒有!周小康,你趕緊給我滾出去,我家蘭芳就算當一輩子老姑娘,老死在家裡,都不會嫁給你!”
她氣急敗壞地指着一個高個子的年輕男人。
蘇舸朝那人看過去,隻見那是個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年輕人,單眼皮,高挺的鼻子,長相陽光俊朗。
原來這就是周小康。
從外表上看,和許蘭芳倒是很般配。
蘇舸如是想着。
周小康嘴唇抿成了一條直線,直勾勾地盯着許大媽,眼底隐隐全是怒氣,兩隻垂在身側的手捏成拳頭。
一大爺開口,聲音低沉嚴肅,對着許大媽道:“你也一大把年紀了,全大院的人都在這兒,這麼撒潑打滾的好看麼?趕緊起來,有事說事,有問題解決問題。”
對着一大爺,許大媽不敢太放肆,再加上她剛才誤打了二大爺,其實心裡很是心虛。
她聲音減弱幾分,問:“怎麼解決?反正我這裡解決的方式就一個,讓周小康離我閨女遠點,男婚女嫁各不相幹。
想當年,要不是周小康帶壞我閨女,我閨女能連高中都上不了麼。那麼小的年紀,就一肚子壞水,打我家蘭芳的主意。”
一大爺都要被氣笑了,見周小康忍不住要回嘴,一把拉住他。
然後對許大媽道:“當初蘭芳為啥上不了高中,大院裡的人都清楚,不是你嫌學費太貴,不讓蘭芳上高中嗎?想讓她早點上班掙錢,補貼家裡,現在可好,成了周小康帶壞她了。大家夥都在這裡,老街坊鄰居了,全都看着呢,給人扣這種帽子太沒意思。”
被一大爺無情拆穿,許大媽一下子沒了電。
她眼珠子轉了轉,“我那也是為了蘭芳好,要不是讓她早點去上班,現在指不定也去下鄉受罪去了。”
“下鄉受罪?”
一大爺神情愈發嚴肅,“上面号召廣大知識青年下鄉,那是去農村進行再教育,也是為了建設農村,怎麼到你嘴裡就成了受罪?
照你這麼說,全國上千萬下鄉的知識青年,都是受罪去了,那些自己請命去最艱苦地方搞建設的,也是去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