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七零大雜院,嫁病秧子老公是廠長

正文 第356章 過小年

  而這,很可能跟董傲雪的出現有關。

  這輩子陸鈞的人生裡不再有許蔓蘭,取而代之的是與他志同道合的董傲雪。

  由此導緻陸鈞的人生軌迹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你們要做的保密項目,一定是對咱們華國來說很重要的項目。好好幹,等着你們回來。”

  蘇舸鄭重地說。

  董傲雪走上前,一把抱住蘇舸,把頭埋在她肩頭,眼眶泛起紅來。

  “我會的,我們兩年後見。”

  她聲音有些哽咽地說。

  選擇為祖國為人民将自己的青春奉獻在大西北,董傲雪一點都不後悔。

  但要離開親人朋友,她内心是萬分不舍的。

  兩天後,董傲雪和陸鈞離開濱江,前往西北基地。

  蘇舸和盛啟晖去火車站送他們離開。

  望着遠去的火車,蘇舸内心感慨萬千,久久難以平靜。

  “在想什麼?”

  盛啟晖在旁邊問道。

  蘇舸盯着火車的方向說:“能為了自己喜歡的事業發光發熱,其實是一件很幸運的事。因為這世上有許多人,一輩子都在從事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并為之煎熬。而你、我、傲雪和陸教授,何其有幸,能夠做一份自己真心熱愛并願意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

  “是啊,我們都是幸運的。”

  盛啟晖悄然伸出手,将蘇舸的手攥在自己的手心裡。

  日子過得很快,一眨眼到了小年。

  蘇舸早就把先前畫好的設計稿交給了朱廠長,并定好生産數量以及交貨時間。

  畢竟是津市紡織廠給店裡代加工的第一批紡織品,蘇舸不大放心,親自跑了一趟津市,跟蹤生産線直到産品入庫,确認質量過關才放心地離開。

  臨走前,朱廠長向她保證春節一過,就把這批貨運到濱江去。

  對朱廠長,蘇舸是放心的,兩人畢竟已經合作多次了,相互之間的信任還是有的。

  再說還有合同的約束,不會延誤店鋪開張的時間。

  從津市回到濱江,剛好是小年那天。

  大院裡家家戶戶都在打掃房子、祭竈台。

  往年是蘇舸和盛奶奶一起,今年蘇舸不在,但好在有盛銳盛佳幫忙。

  這段時間盛啟晖也忙得焦頭爛額,蘇舸不在家的時候,他也一直泡在農機廠。

  廠裡今年在訂貨會上簽下的訂單,整整生産了一整年,為農機廠創下一百多萬的利潤。

  一百多萬是個什麼概念。

  下轄大興公社的縣城,一整年全縣收入都達不到這個數。

  楊安農機廠一躍成為全縣的知名工廠,甚至連濱江市的領導都對這家村辦工廠有所耳聞。

  這一年在全縣總結大會上,縣領導特意單獨點名表揚了楊安農機廠。

  大興公社的主任參加了總結大會,接受到全場羨慕的眼神,那個心情别提了。這輩子都沒這樣舒坦過。

  其他公社主任紛紛找到大興公社的主任,要和他取經,怎麼才能辦出像楊安農機廠這樣的廠子來。

  大興公社的主任連連擺手,“沒有啥好法子,都是他們自己幹的好。”

  其他主任怎麼能信。

  有跟他關系好的直接問:“是不是怕我們取了經,搶了你們的生意。你盡管說好了,我們不辦農機廠,可以用這個經驗辦其他廠子呀。”

  大興公社主任有苦說不出。

  他是真的沒經驗,當初楊安農機廠辦的有模有樣後,大興公社下面的其他大隊也跟着學習過,有幾個大隊也跟着辦了工廠。

  結果沒兩年紛紛倒閉,最後還是隻剩下楊安農機廠一家。

  如果非要說有經驗的話,那就是必須得先找到個像盛啟晖一樣的廠長才行。

  問題是能嗎?

  不可能呀!

  盛啟晖那可是獨一無二,打着燈籠找不到的人才!

  小年前一天,盛啟晖看着最後一輛載着零件的汽車駛離廠區,緊張了半個多月的神經終于放松下去。

  最後一批貨發出去了,預示着農機廠終于完成了今年全部訂單。

  下午,盛啟晖讓魯國慶通知全廠各個部門,召開總結暨表彰大會。

  會上盛啟晖總結了一整年的工作,對幾年表現尤其突出的職工做了表彰。

  并在會上表示,這一年大家都辛苦了,今年的獎金尤其豐厚,會後可以去财務室領取。

  聽到可以領獎金,獎金還特别豐厚,所有人都期待起來。

  會議一結束,大家蜂擁着往财務室跑,都恨不得第一個領到獎金。

  等到從會計手裡接過厚厚一個信封時,農機廠的每個職工都激動地一顆心撲通撲通直跳。

  這麼厚的信封,裡面到底有多少獎金?

  怎麼覺得幾百塊都有了。

  幾百塊的獎金,這是啥概念,就算是最大的國營廠,都不可能給發這麼多的獎金。

  家裡頭一大家子都能好好過個安生年了。

  職工們拿到厚厚一沓獎金,而農機廠幾個股東則分到了大筆分紅。

  姜亮和孫衛民每人都拿到上萬的分紅。

  誰能想到當初才投入幾百塊,如今竟然能成千上萬地往回拿。

  孫衛民拿到分紅後,找到盛啟晖。

  “廠長,過完春節我想請假帶慧文去滬市看病。”

  “可以。”盛啟晖點點頭,“正好咱們廠訂購的生産線春節後交貨,到時候你去把貨接回來。”

  “好的,沒問題。”

  孫衛民痛快答應道。

  忙碌了半個月,小年這天盛啟晖終于能提早回家,後車座綁着一大扇豬肉,是楊安村殺豬,楊今普送的。

  孫衛民、周小康、姜亮也都分到了豬肉,大家一路騎車回來臉上喜氣洋洋的。

  四個人推車進大院時,許大媽眼睛都看直了。

  這麼多豬肉,白花花的,晃得她眼睛都花了。

  正趕上蘇舸也從津市回來,還帶了好些朱廠長送的津市特産。

  有小麻花、油茶面等等,都是好吃的。

  她随手把口袋裡的小麻花,分給孫衛民、周小康和姜亮,每人都抓了好大一把。

  還有油茶面,一人一包。

  許大媽看到那些油汪汪的小麻花,散發着香氣的油茶面,口水差點沒掉下來,眼睛粘在上頭挪都挪不開。

  這些沒眼力見兒的,自己在旁邊站了這麼大半天,也不說給她分點。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