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祠堂出來,清荷徑直去了王木匠家裡,孩子們要上課,桌椅少不了。
打桌子闆凳不難,交給王木匠就合适,一個村的人,又是給孩子們讀書用,相信他不會不用心。
桌椅就打她小時候上學那種,約莫四寸半長,桌面下留空,用來裝書袋,兩個孩子一張桌子,正正合适。
王木匠聽說是給孩子們打書桌,當即就說不要手工錢,給點木材錢就成。
他家老婆子方才也去祠堂了,就想出份力,沒曾想啥也沒幹成。
周家丫頭找上了他,他覺得很高興,還要啥工錢啊。
他做了一輩子木匠都沒能讓孩子念上書,現在兩個孫子有這樣的好機會,他做夢都在笑。
不收工錢怎麼成?
木匠活辛苦,王木匠又要靠着手藝養活一家人,沒得讓别人白做工的道理。
清荷堅持要給,還說要是他不收工錢,就不找他做了,王木匠說不過,隻能接受了她的好意。
王家莊的村民裡,有不少人因為賣菜賣紅薯給周家掙了錢,還有好些人在周家做工,這些人家對周家那是打心眼裡感激。
現在周家要為孩子們建學堂,大夥想幫忙又沒出上力,隻幫着做一兩天飯食,他們覺得不夠,心裡過意不去,便每家湊了些糧食蔬菜送到周家,當作工人們的夥食。
這樣一來,清荷家裡隻用買些葷菜便夠了,不是村裡人不想買肉,實在是肉這樣的好東西,就是村裡人自己也舍不得吃,。
眼看着村裡的祠堂修繕完畢,給先生住的房子也初見規模,王家莊的村民幹活都比往年有力氣。
誰家都有孩子,都盼着孩子有出息長本事,隻要村裡有學堂有夫子,大的念不出來還有小的,一窩矮子裡頭總能挑出個高個兒的。
經過此事,周家在王家莊的威望漸漸有超過村長之勢。
王有富一點也不在意這個,周家能跟府城的人合作,生意越做越大,本就不是他一個小村長能比。
幾天後的一個傍晚,周明遠駕着馬車剛靠近院門,還沒把車停穩,清文雙手一撐,借力跳下牛車,沖進院子就嚷:“姐姐,不好了,我快要上不成學堂了。”
他在院子裡嚷了兩聲,直接把在家的人都喊了出來。
李氏抱着吃手的元宵,沖在最前面:“乖孫啊,出啥事了?你被夫子趕出學堂了?
周明遠頭一回沒把牛牽進牛圈,而是直接拴在了院子旁的樹上,金婆婆從廚房跑出來時手裡還滴着水,三個人圍着清文,等着他的回答。
“奶奶,不是的。”清文滿臉無辜,奶奶怎麼會這麼想。
“那是為啥上不了學堂了,你趕緊說,真是急死我了。”李氏急得一跺腳,懷裡的元宵被奶奶一抖,嘴角流下一串晶瑩,準備無誤地落在哥哥腦門上。
周明遠雖沒追問兒子,那滿臉的愁容卻是實實在在地洩露了他的擔憂。
清文擡起袖子擦掉額頭上口水,對圍着他的三個人道:“我姐呢,等我姐出來我再說。”
清荷從内院出來,看見的就是這樣一幅場景,圍着清文的三個人,和被圍着的清文,四個人臉上的表情,一個比一個着急。
見到姐姐出來,清文愁容減緩,心裡似乎笃定姐姐能解決問題:“姐姐,學堂出事了,黃夫子和于奶奶要被趕出去了。”
“為什麼?誰要趕黃夫子母子走?”清荷問道。
“是學堂房子的主人,我下午去問夫子問題時,無意中聽到的,房子的主人說三天後就要收回房子,讓夫子和于奶奶趕緊走。”
看弟弟熱得頭發汗濕,滿臉通紅,清荷心疼地皺了皺眉:“别急,你和爹趕了路,衣服都濕透了,先跟爹去洗洗,換件幹爽的衣服,姐姐這就想辦法,說不定等會你換完衣服出來,就有解決的辦法了。”
“好,姐姐你一定要幫幫夫子和黃奶奶,我還想繼續跟着黃夫子念書。”姐姐說會想辦法,清文瞬間放下心來。
清文跟着周明遠去洗漱換衣,清荷從奶奶手上接過元宵,把元宵的小胖手從嘴裡拿出來,又掏出帕子擦點元宵嘴邊和手上的口水。
不是少爺出了事,又有姑娘在,金婆婆不再擔心,鑽進了廚房繼續做晚飯。
單手颠了颠壓手的胖弟弟,清荷用另一隻手牽着奶奶:“奶奶,不是什麼大事,不用着急,咱們村裡不是正在建學堂嗎,就算鎮上的學堂不能上了,還有村裡的。”
“嗯,你說的是,村裡上學還更方便。”李氏嘴上這樣說,心裡還是愁。
别的事她不擔心也不願管,唯獨孫子念書這件事,要她不擔心還真不可能。
村裡是在建學堂,但村裡的學堂還沒建好,教書的夫子連影子都還沒見到,萬一鎮上的學堂真不能上了,耽擱了孫子念書可咋辦。
李氏暗自琢磨了一陣,對着大孫女嘀咕:“要是能把清文的夫子請到村裡來就好了,咱們給夫子建了新房住,到時候再多給夫子些錢,也不比鎮上差。”
清荷聽着也是個辦法,她方才聽弟弟說的意思,應當是黃夫子租住的房子要被人收回去,要收房子回去無非就是想多要錢,這對她來說根本不是什麼問題。
原想着明日去找找房子的主人,私下給些錢把事情解決掉,現在聽奶奶這樣一說,她倒覺得把黃夫子請到村裡來更好,就是不知黃夫子願不願意。
“奶奶,明天我和爹去鎮上打聽打聽,再找黃夫子商量一下,把咱們的條件提一提,看他願不願意來。”黃夫子要真能到村裡來上課,也省得清文每天辛苦趕路。
“好好,大丫頭,記得多給夫子些銀子。”讀書人也要吃飯,李氏覺得沒人不愛銀子。
“知道了奶奶,夫子若是願意來村裡,咱們不會虧待他的。”
等清文和周明遠出來,清荷把她和李氏的想法一說,清文心頭一松,揣着把夫子請到村裡來的念頭,放心地回了書房做功課。
第二天清荷和周明遠把清文送進學堂,到大房的鋪子裡找到劉氏,把黃夫子學堂的事說了說,想讓大伯母幫忙打聽打聽到底怎麼回事。
“沒問題,鎮上的媳婦婆子我認識不少,還有鋪子裡的唐婆子,她嫁到鎮上幾十年了,鎮上哪個牆角有耗子洞她都清楚。”鋪子裡生意好,劉氏看自家侄女像在看财神爺,她有福氣,遇到這麼好的一家人。
沒說幾句話,劉氏請的幫工唐婆子便到了,劉氏把事情簡單一說,清荷塞了二十文錢給她,讓她這就去打聽。
打聽個消息就有錢,唐婆子臉上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光彩,拍拍兇脯保證很快就回來,鑽出鋪子就沒了人影。
清荷和周明遠要等消息,不急着走,父女倆兩人幫着大房夫妻倆洗菜切菜,剛把菜炒進鍋裡,就見唐婆子滿頭大汗地跑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