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裡等着的人,聽見外頭的響動,知道是院子的主人回來了,也跟着掀開車簾鑽出來。
清荷正好奇是誰會等在她門前,她在京裡認識的人很少,想來想去也沒想出是誰會在門口等她,便盯着晃動的車簾看。
冷不丁地對上一雙含笑的眼,清荷疑惑道:“三嬸,你怎麼等在這裡?”
蔣氏額頭滿是汗水,笑容親切:“你是長嫂,我帶你兩個妹妹來見見你,沒想到你和大伯母不在家,就在門口等了一會。”
蔣氏話音将落,她身後的兩個年輕姑娘正好站定,天氣正熱,清荷沒仔細看兩個姑娘的長相,隻覺得氣質瞧着挺舒服的。
許是因為有些熱,弄花了妝,兩個姑娘不太自在,微微低着頭,輕聲細語地打着招呼:“大嫂好,伯祖母好。”
“妹妹們好,三嬸和妹妹們等很久了吧?天熱,妹妹們頭一回來我這兒,就受累在門口等,是我的不是。快,先進去涼快涼快。”清荷吩咐白芷先進府去,給屋子裡放上冰盆。
蔣氏有這份心,願意帶兩個女兒來見她,清荷心裡挺受用的,她不是個愛與人起争執的性子,不到萬不得已,她也不想和别人争鋒相對。
進了府,楊嬷嬷和金婆婆先領着蔣氏母女三人去屋子裡簡單梳洗一番,整理整理妝容。
清荷和顧氏也回房洗漱了一番,換了身幹淨的衣裳。
蔣氏母女重新再出來時,外頭的屋子裡已經涼快下來,桌上擺着糕點和零嘴。?
涼爽的溫度,叫母女三人渾身放松下來,還是這放了冰塊的屋子裡舒服。
“三嬸,兩位妹妹快坐下歇歇,也不知三嬸和妹妹們吃飯沒有,要不要我讓金婆婆做些吃的過來?”清荷也不知道蔣氏三人到底是何時等在門外的,大熱的天,别飯都沒吃上吧?
蔣氏坐下不好意思道:“吃過了,前頭就有一家酒樓,離着不遠,我領着雪蓉和雪薇在酒樓吃過飯才出來的。”
她來得突然,沒給别人下帖子就來了,其實挺失禮的。
隻是她也沒法子,這些日子顧氏一直不回侯府,她連人都見不到,如何勸老太太别分家。
三老爺一直對蔣氏說清荷人不錯,可以讓兩個女兒多跟清荷接觸接觸。
蔣氏正愁找不到理由來這邊,想着自家老爺的話,便帶着兩個女兒過來碰碰運氣。
“雪蓉,雪薇,還不趕緊把你們給清荷準備的東西拿出來。”蔣氏做事面面俱到,清荷還沒到時,即便還不清楚清荷的性子,也讓女兒按着規矩準備了禮物。
陸雪蓉嫁了人,性子比妹妹陸雪薇大方一點,隻見她使喚丫頭送上禮,笑着道:“大嫂,這裡頭是我的一點心意,大嫂且收着,咱們能成為姑嫂也是緣分,大嫂有空可以約我出來玩。”
清荷還以為三房的兩個女兒會是膽小謹慎的性子,不曾想陸雪蓉性子還挺爽利的。
這姑娘長得柳眉杏眼,一副乖乖巧巧的模樣,說話幹脆得像在蹦豆子。
清荷聽着有趣,也跟着彎了嘴裡:“既是妹妹的心意,那我就不客氣了,我初來京城,對京城不熟悉,又沒什麼朋友在這裡,妹妹願意帶我出去玩,我求之不得。”
“過些日子端午節,京郊有劃龍舟,大嫂要去看嗎?”對清荷這個大嫂,陸雪蓉好奇已久,一雙眼一直打量着清荷。
越打量越驚訝,她娘說她大嫂長得很美,她還以為是她娘說得太誇張了。
今日見了,才明白她娘是半分假話也沒,她大嫂長得是真好看。
長得好看,做事也痛快,這個大嫂她喜歡。
劃龍舟啊,清荷眼睛亮了亮:“去看看吧,我還沒見過呢。”
“那好,到時候我約大嫂一塊去。”清荷答應得幹脆,陸雪蓉微微愣神,随後高興起來,她大嫂的性子爽快,她可太喜歡了。
陸雪蓉年紀大些,知道的事情比妹妹多,外頭傳的那些流言,她都聽過,甚至前些日子清荷收拾章媽媽的事,她也知道。
在二房手底下過日子,陸雪蓉閨中時,沒少受章媽媽的氣,隻是溫氏倚重章媽媽,她隻能受着。
知道大嫂收拾了章媽媽後,陸雪蓉開心了好久,還沒見面,便對清荷敬佩不已。
清荷和陸雪蓉聊得不錯,顧氏和蔣氏兩人都挺開心的。
一家人就該這樣和和美美的才對,上次溫氏那樣,那叫什麼事喲,鬧得雞飛狗跳的。
看着喜笑顔開的大女兒,蔣氏也跟着笑了起來,待回頭看叫安靜如百合花的小女兒,臉上的笑意瞬間淡了下來。
大女兒陸雪蓉是她和三老爺的第一個孩子,夫妻倆自是十分寵愛,對大女兒的要求那是有求必應。
那會二房隻有一個兒子,還沒有女兒,所以大女兒什麼吃穿用度都是獨一份,在這樣的環境裡,大女兒的性子有些倔犟,一點都不服輸。
等陸雪妍出生後,府裡的下人都捧着陸雪妍,大女兒為此失落了許久。
幾個姑娘大了點後,陸雪妍霸道惡毒,總是欺負自家兩個女兒,偏生溫氏又偏心得過分,兩個女兒受了不少委屈。
為了不讓女兒吃虧,她把兩個女兒管得嚴嚴的,盡量避着陸雪妍。
小女兒是管下來了,可大女兒性子已定,不僅管不過來,反而比從前更犟。
大女兒說親的時候,她和三老爺四處奔走,給找了個家風寬和的武将之家。
雖說女婿的官職不那麼高,但大女婿一家都是懂得疼人的,家裡也沒甚扯皮事,日子過得非常清淨。
女兒嫁妝豐厚,公婆慈善,夫妻恩愛,嫁人這大半年,瞧着還長胖了點。
大女兒這邊她算是放心了,現在擔心的就是小女兒,小女兒性子軟,别人欺負她,她也忍着。
自己不想離開侯府,就是為着兩個女兒嫁出去後,夫家看在女兒背後有侯府的份上,不會欺負女兒。
她就是虧在這上頭,就算她自己不在意,可事實就是這樣,背後有靠山,不論是做什麼,人家都得掂量着來。
若是她娘家也是權貴,在侯府裡她女兒也不用處處看妹妹的臉色說話。
唉,但願大伯母跟侄媳婦能體諒她做母親的心,答應她的要求,等她兩個女兒在婆家站穩腳跟再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