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荷平日裡隻在屋後轉轉,山坡的另一頭她就沒去過。
這會看着比清文還高的草,頗為震驚:“爹,草這麼深,怕是人走進去腳都看不見了。”
周明遠皺眉,擡手比了一下:“都趕上我兇口了,割起來都費勁。”
一旁的王長喜和唐家兄弟半點不覺得難,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
唐大禮更是笑着道:“東家,姑娘,這草長得又好又嫩,可以用來喂家裡的牛和豬,雞也能吃。”
喂家禽家畜?
這倒是不錯,清荷望着仿佛看不到頭的草。
他們家哪用得了這麼多,這草又放不了多長時間,時間長了就壞了。
不過嘛,她家用不上,不代表别人家用不上,村裡這麼多人呢。
“長喜叔,我記得你家養了兩頭豬呢,你回去叫趙嬸來割些回去喂豬,再勞煩你把這事傳出去,就說村裡人都能來後山割草,先到先得,割完就沒啦!”
“哎,好,村裡打豬草的人多,入秋了好多地都秃了,你趙嬸每天天不亮就得出門去打豬草。”
王長喜笑得一臉褶子,剛要轉身又停下,有些不好意思地道:“二哥,清荷,要不還是你們家就留吧,我來你家做工掙錢,還白拿你家東西,這不好。”
周明遠不在意地擺手:“别瞎客氣,這麼大一片,我家豬牛就是吃到明年也吃不完。”
“就是啊,長喜叔,你這還是幫我們家的忙呢,光靠我們自己割,得割到啥時候去。”清荷也跟着勸,這麼深的草,她都不敢走進去。
王長喜得了話,一路風風火火地往家裡趕。
他記着清荷的話,路上隻要碰到村民,就将割草的事說一說。
等王長喜到了家,村裡好些人家也得了消息,拿着鐮刀和背簍,急沖沖地朝周明遠家的後山趕去。
王家莊大多數人家裡都有養豬,一年忙到頭就為了那口吃的,圈裡的豬養肥點,大半年不用買油吃。
沒過多久,小山坡上漸漸熱鬧起來,大半個村子都派了人來,路口擠得滿滿當當的。
人太多,清荷擔心出意外,趕緊湊到她爹耳邊說了她的計劃。
有周明遠在,清荷不便出頭,她畢竟還是個沒出嫁的姑娘家,還是讓她爹出面為好,省得又惹出閑話。
“咳咳,大家安靜一下,聽我說。一會啊大夥分成五個人一組,繞圍牆邊往裡割草,都别挨太近,刀不長眼睛,見了皿就不好了。”
家裡每次招工,都是她爹和短工打交道,漸漸地,人也變得大方了許多。
雖說山坡上的草多又深,卻不是都能拿來喂牲畜。
這些人一時不知道是怎麼個割法,是割了草都能拿走還是隻割豬草。
有人就問了:“周家二哥,我們是隻能割喂豬的草嗎?”
“那倒不是,都割,能喂牲畜的帶回去喂牲畜,那些不能喂牲畜的,你們要是願意要,背回去曬幹了當柴燒吧。”
“不願意要的話,割了放一旁,我們自個收拾。”周明遠說完率先動手割起來,唐家兄弟和王長喜緊随其後。
那哪能不要啊,天越來越冷,冬日裡缺的就是柴火。
哪怕雜草不經燒,拿來生火卻是極好的,沒有不要的道理。
村民們得了實惠,割草割得幹淨,碰到石塊枯枝還順手給收拾到圍牆邊上。
清荷估摸着還得割好一會,回家跟金婆婆一塊蒸了些雜糧饅頭,等那些村民走的時候,一人給一個。
人多力量大,不過半上午的功夫,整個山坡上一人深的草都割幹淨了,地上的枯枝也沒了,隻剩下稀稀拉拉大小不一的樹。
清荷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笑盈盈地跟割草的村民道:“各位大叔大嬸辛苦啦,忙活了一上午該餓了吧,我家蒸了雜糧饅頭,大家一人拿一個吃,墊墊肚子。”
“清荷啊,饅頭就不要了,這山坡你家也是花錢買的,這裡頭的東西都歸你家。我們上你家又背又拿的,本就占了便宜,哪還能吃你家東西啊。”最先拒絕的是趙慧。
清荷幫忙找回了壯壯,她感激周家,可不想讓這些人占周家便宜。
趙慧一邊說,一邊給清荷使眼色。
“那可不,平日裡割點豬草,能把腳底走痛,今天就在家門口就能割到,省了不少事。”
“我家豬明天都有的吃了,清荷,太謝謝你了。”村長家的大兒媳羅氏也跟着出聲。
其他人也紛紛出聲,表示不能又吃又拿。
清荷對趙慧和羅氏甜甜一笑:“兩位嬸子說哪裡話,你們幫我家割了草,我家請你們吃點東西是應該的,也不是啥精貴東西,你們要不吃,我們心裡過意不去。”
周明遠也跟着勸大家,衆人推辭不過,隻好接受了。
一時間,村裡人對周明遠家的看法又變了,難怪人家能掙到錢,做事多大氣。
于是村裡不少老人叮囑自家後輩,周明遠家做人厚道,并沒有因為掙了錢就看不起别人,值得多來往。
表面上看是村民撿了便宜,實際上還是清荷家得了實惠。
沒有這些人來割草,光割草就要花好幾天時間。
多一天工就多一天的工錢,一天工錢六十文,雜糧饅頭才值多少錢?
況且家裡如今做着生意,弟弟還在讀書,不管哪樣都需要一個好名聲。
适當舍出去一些,隻有好處沒壞處。
沒了雜草,處理起來方便多了。
周明遠幾人把山坡上長成的樹砍了,砍下來的樹用來做花園的涼亭,或是放着打家具也行,小一點的樹還留着,等長成了再處理。
砍了樹,再用了兩天把整個山坡的地翻了一遍。
種樹這事宜早不宜遲,周明遠這邊忙着,清荷也沒空着,她找人買了果樹苗。
本來她是想找鎮上布店的淩老闆娘,幫忙買樹苗的,兩家如今是親戚,能說得上話,回頭備一份禮就成。
她還沒來得及去鎮上,村裡人知道她家要在山坡上種果樹後,不少人自己就上門來問要不要果樹苗。
這其中有些是自家有,有些是自家親戚家裡有。
清荷讓她爹答應下來,還說按市價給錢,不過這些人說,樹苗不要錢,當作還禮了。
清荷沒同意,農家人攢錢不容易,自家也苦過,知道沒錢的日子有多難過,最終還是一棵樹苗給了二十文錢。
樹苗是有了,隻是種類不多,皆是些常見的,有柑橘樹,梨樹,桃子樹,李子樹。
對此,清荷已經很滿意了,有的吃就成,還挑啥啊挑。
回頭再搭個葡萄架子,買兩棵葡萄樹種下,自家人吃完全夠了。
種樹那天清文正好在家,清荷特意叫上清文一塊去後山種樹。
自從金婆婆幾人來了周家,家裡所有的事都不用清文動手。
清荷可不想弟弟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偶爾也會叫弟弟一塊做些家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