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富挖完自己家的紅薯,特意将翻過薯藤的紅薯與沒翻薯藤的紅薯,分成兩堆存放。
細細比較了兩者的大小,在心裡默默算了算,得出了與周家差不離的數字。
翻過薯藤的紅薯産量果真驚人,幾乎是成倍的增長。
王有富懷着激動的心情,一趟子從院子裡沖進屋,張氏抹下手中紅薯的泥塊,被自家老頭子的樣子唬了一跳。
這死老頭子,也不看看自己多大年紀了,跑這麼快,也不怕摔着。
王有富進了屋,拿出筆墨,洋洋灑灑寫下此事,隔天自己進了縣城,将信交到了縣衙。
按說送信這等事,不用王有富自己去,但他有他自己的考量,農耕之事,事關重大,交給别人,他不放心。
且他與縣令之間,還隔着裡正,縣丞這些人,難保這些人中沒有截胡的。
他聽說宋縣令是陸虎子的好友,這事是陸虎子嶽家發現的,想來宋縣令不會貪他們的功。
孟奎和張奎都在縣衙,知道是王家莊的村長找縣令大人,立刻就去通傳了,沒讓王有富多等。
進了縣衙,孟奎給王有富上了茶,又陪着他說了會話,直到宋縣令進來,他才離開。
王有富不禁感歎,有門路好辦事,他一個小村長能在縣衙有這樣的待遇,也是沾了周家的福氣,沒有周家的女婿和關系,他這會說不定還在大門口轉悠。
片刻後,宋縣令進屋來,王有富給他行了禮,而後鄭重将藏在懷中的信交給這個一縣父母官。
宋縣令接過信,快速看過信中的内容,臉上的表情甚為誇張。
“老村長信中所寫當真?”宋縣令激動的聲音中,暗藏着幾絲懷疑。
隻是翻翻紅薯藤,便能将紅薯畝産從一千多斤,提高到三千多斤,這可能嗎?
王有富重重點頭:“宋大人,此事千真萬确,我親眼見周家挖出的紅薯,害怕其中出錯,我又将自家挖出的紅薯做了對比,才來的縣衙。”
宋縣令不信,實在是在情理之中,若他自己不是親眼所見,恐怕也難以相信。
如此重大的事,料想一個小小的村長也不敢故意欺瞞。
宋縣令去了懷疑,隻剩下滿眼希望,若能推廣開來,便不會再有被餓死的禹國百姓。
“老村長一路辛苦,今日天色已晚,我讓孟奎先帶你下去歇息,明日安排馬車送老村長回去。”這樣大的好事,宋縣令迫不及待想遞給當權者。
“好,好,多謝宋大人。”
孟奎帶走王有富後,宋縣令迫不及待寫下一封奏折。
為了這封奏折早些到達聖聽,他甚至用上了八百裡急報。
宋縣令的這份急報抵達後,并沒有幾人在意。
朝中衆人紛紛覺得,是宋威這個小縣令急于立功,連翻薯藤增産這樣的話也說得出來。
宋威之父宋侍郎被同僚的眼光,看得渾身不自在。
心中暗罵宋威不孝,就是離開宋家也不安分,還要連累于他,越發覺得當初把那個不孝子逐出家是對的,否則要是讓他繼續待在京中,不知道要惹出多少禍事。
有人隻顧自身權勢,自然有人關心民生疾苦。
宋縣令不僅寫了奏折,同時也給好友寫了一封信。
他的好友不是别人,正是當朝三皇子蕭景文。
禹國嘉行帝蕭陽,有四個皇子,大皇子蕭景天,乃皇後所出,深得皇帝寵愛,早早封了太子。
二皇子蕭景良,是端妃所生,性子溫和,喜愛書畫,對朝政沒有絲毫興趣。
整日裡與文人墨客吟詩作畫,飲酒賦詩,因此皇帝特封他為文王。
三皇子蕭景文出生最低,生母隻是一介歌女,從小在宮中吃夠了苦頭。
或許是同命相連,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三皇子與宋威相識,漸漸成為至交好友。
從前三皇子猶如一個透明人,這幾年他辦差辦得好,才漸漸被皇帝關注,給了他不少權力。
宋威這個縣令之位,也是三皇子為他謀來的。
因為自己苦過,餓過,冷過,三皇子對百姓有着天然的愛護之心。
深知所求百姓,不過是有飯吃,有衣穿,家中有餘糧而已。
自從去過邊關一次,見識過戰争的殘酷,體會過普通百姓的艱辛後,他更加堅定了要讓百姓安居樂業的心。
讓百姓吃飽穿暖,是他身為皇家人的責任。
如今有人找到了一個方法,不管是不是真,總要去瞧上一瞧。
三皇子先是去找了嘉行帝,向他表明了此事的重要性,需要他能重視。
嘉行帝算是個好皇帝,掌權幾十年從未加過賦稅,隻是他如今身體大不如前,精力不夠,很多事都交給下面的兒子去做了。
三皇子禀告完後,嘉行帝并未說什麼,直接将此事全權交給他處理。
三皇子得了聖令,出了皇宮便去找了農事官。
農事官隻是個微末小官,叫苗不離,在這滿是權貴的天子腳下,掌權官員家中看門的都比他有臉面。
聽門房說三皇子找他,苗不離一度以為他的耳朵出了問題。
直到在他家正屋陳舊的椅子上,見到那尊貴的天之驕子後,才真的相信。
三皇子将宋威所寫詳細說與苗不離,苗不離越聽越激動,翻薯藤能提高産量,他是認同這個說法的。
“苗大人如此激動,可是知道此法?”苗不離反應明顯,三皇子當然看出來了。
苗不離此時激動得滿臉紅光,他曾提出過這個觀點,得到的卻是來自同僚的諷刺與白眼。
現在有人得出了與他一樣的結論,他豈能不激動:“下官幼時與夥伴玩鬧,把家中一塊紅薯地的薯藤翻了個亂七八糟,為此還被家父揍了一頓。”
“那年挖紅薯時,被翻過紅薯藤的地方,有些結出的紅薯又大又多,有些卻是整株枯死。但總得來說,那年的紅薯産量比往年要高一點,因此下官覺得翻薯藤是有用的。”
會導緻作物整株死掉?
這一點宋威信裡沒提過,三皇子相信宋威不會故意瞞他,要麼宋威自己也不知道,要麼就是那家人有辦法讓作物一株都不死。
這麼好的機會,三皇子不願放過,他沉吟片刻後,對苗不離道:“苗不人可否願意走一趟,去将此事探查清楚,若是為真,你便在那處多學一學,再回來教其他人,務必将此法推廣開來。”
苗不離怎麼會不願意,他這個農事官在戶部,就是個閑差。
三皇子願意将這件事交給他,讓他一展抱負,他求之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