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449章 大膽預測投資收益
蘇染決定說服他投資,之後以他為招牌,吸引其他港城和海外商人過來京市投資。
“舊城改造?預計多少年可以收回資本?”霍明昊有點猶豫,這種投資前期要注入巨額資金,收益要等許多年,而且這裡的人均收入水平,說不定還會虧本。
影響投資收益的不确定因素有很多,這是為什麼很多人不願意做長線投資的原因。
“大概十年後你可以看到百倍收益,二十年後萬倍收益。”蘇染笃定道。
霍明昊不信,“你怎麼知道十年後會有百倍收益?”
蘇染的判斷是建立在穿越身份上的,回到過去,自然可以預知未來。
90年舉辦第一屆亞運會後,商品房需求猛增。
華國的經濟騰飛是在2001年加入WTO後,邁入了能和大多數歐美國家做生意的門檻,憑借生産成本優勢,出口貿易飛速增長,各行各業就業率猛增。
同年還申請到舉辦08年奧運會的機會,國際知名度增加後,吸引了更多外商進來投資,許多海外留學生歸國創業,本土高科技公司遍地開花,計算機互聯網行業興起,房地産業欣欣向榮,所有行業工資倍增,居民的消費水平也大幅度增長,内外經濟循環都運行良好。
“因為我對國家的發展方向有信心,我在外經貿和外交部挂職,我對國家政策比你了解。”
“我們國家改革開放後經濟開始飛速發展,目前已經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未來,這裡就是最大的世界工廠和消費市場。”
蘇染言之鑿鑿的樣子,加上對她的身份核實過,霍明昊有點心動了。
“我知道你還負責為國家招商引資,你把具體的投資政策和我說一說,如果能說服我,我會在這裡投資,為你的工作增加業績。”
蘇染卻淡然笑道:“霍先生,我的投資建議是看在您是景逸表哥爸爸的身份,介紹一個掙大錢的機會給您,并不是為了自己的工作業績。”
“而且,我為國家工作,每個月工資收入不過兩三百元,不存在業績考核,你投資與否對我的工作影響不大。”
霍景逸也道:“爸爸,蘇染的眼光不錯,介紹我投資的産業已經讓我掙到不少錢了,港城幾家公司和她投資辦廠的都分到盈利了。”
這丫頭不按套路出牌啊。
霍明昊本想高姿态,被他們這麼一說,倒是要承蘇染的人情了,笑道:
“好,那就麻煩蘇總把京市舊城改造的項目和我詳細說一說。”
蘇染簡單道:“投資商隻要出買地皮的使用權,之後投資蓋的産業都屬于投資商持有,可出租可出售,當然,要按照我們的城市規劃建設商業中心區和商品樓,我們也會有一個銷售指導價。”
這個時期,國家有地沒資金建設,隻能招商引資,地産業的發展不但可以滿足改善國民住房需求,同時帶動相關産業發展,裝修設計、水泥鋼筋供應、人口就業……
招商引資中增加财政收入的最快辦法确實是賣地皮使用權,因為手裡最大的資源就是土地。
“國貿那一塊地是馬來西亞華僑購買的,去年已經在開建了,花了五十億買下的地皮,我可以帶你過去看一看地盤有多大。”
五十億,确實是大手筆。
霍明昊有些擔心,“投資這麼大,風險也大吧?”
蘇染問:“你還有什麼風險顧慮?”
霍明昊如實說:“怕政策變化朝令夕改,擔心資金和産業被扣押。”
蘇染試問:“上次外經貿邀請你們過來投資,後來你們臨時毀約,是不是因為這些顧慮?”
“是,有人和我們開會,說來這裡投資有這些不可控因素。”霍明昊坦誠道。
蘇染從商人角度開導他:“霍先生,敢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才能掙到獲得豐厚收益,我們做生意的人都是富貴險中求,你看看大手筆投資國貿和C城飯店的投資商,他們也是華僑,可沒有這麼多顧慮,C飯店已經在正常運營了,生意很不錯,很快就能投資回本。”
霍明昊就住在C城飯店,就這幾天的所見所聞,讓他感覺還是安全的。
并沒有人随便調查跟蹤他。
贊同點了點頭,“确實如此。”
蘇染接着道:“我們國家未來會和平發展,會逐漸強大起來,繁榮和穩定,最直接的證據兩年前M國總統訪問,E國女皇今年十月底也要訪問我們,而且越來越多國家陸續和我們建交。”
“他們都敢來京市,你們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我們邀請華僑投資,是基于皿脈相連,同宗同族的親情,肯定會保護你們的資産安全,我自己都投資了不少産業,要是我的資金再多一些,這些舊城改造項目我會全部自己拿下來。”
“是,是。”霍明昊心裡的顧慮頓時消散。
“走吧,說再多不如眼見為實,我帶你去看一看這些地塊。”蘇染決定趁熱打鐵。
霍明昊的語氣不自覺帶着尊敬,“行,麻煩帶路。”
蘇染安排了幾輛車,直接帶霍明昊一行人去國貿看正在施工建設的商業大樓和住宅區。
之後帶他去看幾片等待招标的舊城改造區。
“霍先生,你看,目前許多家人都蝸居在三十平方不到的房子,等他們收入增加後,肯定會購買商品房,我公司建造的幾個花園樓房,目前都供不應求,你要是投資這個項目,肯定能掙大錢。”
“而且,你在這裡建造的商業樓,不但本地人會會購買,世界各國的人都會來投資購買,你要知道,這裡是首都,發展前景無限,任何國家的首都都是繁榮的,這裡的未來也必将繁榮,我說的利潤回報還是保守估計的。”
“蘇總,謝謝你的介紹,我确定要在這裡投資。”霍明昊親眼看過後,下定投資決心。
蘇染這才帶他去四合院,請他到家裡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