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1章真的是兒子回來了
陳家旺回到鋪子後,激動的心情久久難以平複。他做夢都沒有想到,縣令大人竟會以區區三百兩的價格,将那座山頭賣給自己,這簡直是天大的便宜啊!
要知道,在此之前,可從未有過售賣山頭的先例。如此大的一座山頭,怎麼可能僅僅三百兩銀子就輕易出手呢!
今日他是無法去辦理地契了,隻能等明日大壯回來,才能帶上銀子過去。
接下來,他得好好琢磨琢磨,究竟應該如何去感謝縣令大人。送銀子肯定是不行的,那屬于賄賂,若是被别有用心之人知曉,恐怕會影響到他的仕途。
況且,自己也沒有那麼多銀子,估計就算是送個三百二百兩的,人家也未必會瞧得上眼。
可若是送五百八百,那比買山頭的價格還要多,如此一來,還不如不要這種特殊照顧,也免得欠下這人情債。
他坐在那裡苦思冥想了許久,始終也想不出到底該準備什麼樣的謝禮。索性不再費神去想了,待到晚上回去後,聽聽小溪的意見,畢竟她向來主意頗多。
沒過多久,鋪子裡就變得忙碌起來,陳家旺也無暇再去考慮這些事情。不是在忙着結賬,就是在幫忙端茶倒水、收拾桌子。
大家很少見到沒有一點架子,而且凡事都親力親為的掌櫃,對他的印象愈發好了起來。
有些初次光顧的顧客,徹底記住了陳家餃子館。
在往後漫長的歲月裡,每隔數日,他們便會帶上三五好友來此小酌幾杯。
仿佛這裡已經成為了他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再看大壯這邊,當他坐着嘎吱作響的牛車來到莊子上時,宋叔宋嬸已經從藥田裡勞作歸來。
由于他們夫妻勤快,每隔兩日就會去田裡轉轉,若是發現雜草,及時連根拔起,這也讓野草的生長速度,大大降低。
兩人也隻忙了一個時辰,便收拾完了,這才坐在屋檐下,忙乎起其它事情來。
宋嬸拿出新做好的鞋底,一針針地納了起來,宋叔也沒閑着,他還記得自己答應婆娘的魚籠,此時正在将竹子劈成一根根細條。
“你咋又坐上鞋了?前些時日,不是已做好一雙了嗎?”宋叔一邊說着,一邊用工具熟練地劈着竹子。
“這不是想趁着眼睛還好,多給兒子做幾雙嘛!免得哪天看不到了,想做也做不了。”
宋嬸手中的動作頓了一下,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多年以後的畫面,那時的她滿頭白發,眼睛也模糊不清,就連耳朵也背得厲害,孫兒要喊好幾聲,她才能聽得清……
“你呀,想的就是多,你看不清了,不是還有兒媳婦嘛!難道還能讓兒子光腳不成,就算她不會針線活,不是還能買現成的穿嗎?你這輩子呀!就是個操心的命。”
聽聞此言,宋叔無奈地搖了搖頭,繼續忙着手裡的活。
“那能一樣嘛!再說,兒子不還沒到娶親的年齡,我就先給他放起來,等有了兒媳,這些事情自然有她接手,我便什麼也不管了。”
宋嬸搖了搖頭,反駁了幾句,便繼續納鞋底。
“爹娘,我回來了。”大壯付了牛車錢,便拎着東西如一陣風般來到了大門口。
“當家的,我怎麼好像聽到兒子的聲音了。你呢?”宋嬸看向對面的男人,眼神中充滿了疑惑,仿佛在問:“是我聽錯了嗎?”
“我好像也聽到了,是不是兒子回來了。”宋叔點了點頭,便将手中的東西放下,從地上站了起來。
“難不成真的是兒子回來了。”宋嬸拿着鞋底,就往大門口跑去。
恰在此時,那熟悉的聲音再次傳來,她更加确定,自己沒有聽錯,心心念念的兒子真的回來了。
“娘,是我啊!”大壯扯開嗓子,又喊了一聲。
莊子坐落在村外,不僅院牆修的極高,大門也是如此,從外往裡看,什麼也看不到。
“哎!娘來了。”宋嬸将鞋底夾在腋下,擡手就去開門。
畢竟這裡是村外,方圓兩裡荒無人煙,為了安全起見,大門整日都是緊閉着的。
這時,宋叔也追了上來,“兒子,你今天咋有空回來了?鋪子裡不忙啊!”
當夫妻二人瞧見大壯手中的東西時,倍感欣慰,他們的兒子長大了,都知曉買禮物了。
同時又忍不住嗔怪道:“咋買這麼多東西?得花多少錢啊!下次可不許了。”
大壯拎着東西,大踏步走進院子,滿臉笑容地說:“爹娘,沒花多少錢的,還有,是老爺給了孩兒二百文錢,讓我買點禮物孝敬您二老。”
得知老爺不僅讓兒子休沐一天,回家與他們夫妻團聚,還給了二百文錢,兩人心中格外感激。
“快進屋,娘這就去殺雞,午飯就做小雞炖蘑菇。”宋嬸眉開眼笑地說,轉身就準備去殺雞。
“娘,那雞還是留着生蛋吧!兒子在鋪子裡吃的一點不差,倒是您和爹别太節省了,隔三差五也要買些肉吃。”
見母親要去殺雞,大壯急忙出聲阻攔。
雖然他們一家三口,每月有九百文工錢,但是爹娘卻節儉慣了,幾乎分文不花。
他在鋪子裡的夥食确實不錯,隔幾日便能吃到葷菜,還有那香噴噴的大包子。
爹娘卻截然不同,家中唯一的葷腥,恐怕隻有那幾隻雞下的蛋了,他又怎能同意母親去殺雞呢?
“無妨,娘又抓了十幾隻雞崽,待到秋天,便可産蛋,即便炖了這隻,尚有三隻呢!足夠我和你爹吃了。”
宋嬸搖頭說道,不給兒子絲毫推诿之機,便去了雞欄。
“就依你娘的意思吧!不然,她又要唠叨了。”宋叔輕拍兒子肩膀,接過他手中之物,便朝屋裡走去。
剛剛隻顧說話,都沒有仔細瞧過這院子,此刻,大壯才有空打量。
環顧四周,這院子,比竹溪村的房子,足足大了一倍有餘。
棚中拴着一頭驢,及一頭牛,此刻,正悠然自得地嚼着青草。
雞欄裡十幾隻半大的小雞,叽叽喳喳地叫着,好似一群孩子在嬉戲打鬧。
另一個棚子裡,甚至還養了幾頭小豬,正搖着尾巴,哼哼唧唧,叫個不停。
“爹,您和娘為何又養上豬了?難道不嫌累嗎?”大壯滿心疑惑,遂開口問道。
老爺曾說這莊子上有八十幾畝地,雖佃出一部分,那也還剩五十幾畝,單是侍弄這些,便已經很辛苦了。
更别說,每日還要給兩頭牲畜打草。
而今可好,竟然還養了幾頭豬,他們莫非不知疲憊為何物?大壯不禁有些氣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