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一十四章 第一
不出意外,孟悠悠和王燦都進了省賽,而且孟悠悠在市級競賽中排名還是第一,遙遙領先于第二名。
因為她考的成績依舊是滿分。
坐在招待所的餐廳吃飯,孟悠悠明顯感覺到周圍人對她的打量多了不少,也時不時的能聽到旁人對她的議論。
孟悠悠倒沒有覺得有啥,實在是太正常不過了,如果是别人考了第一,她也同樣會對别人好奇,想要看看究竟長啥樣,咋就那麼聰明。
“你倒是挺随意,”趙南看着對面的人,輕笑道。
王燦接話道,“就是,你看别人不管走路還是吃飯都在談論你,你倒好,壓根不在意。”
這次市級競賽他的成績排名第三,比起去年的第五名,已經進步了不少,王燦本來挺滿意了,但是看到孟悠悠滿分的成績,心裡的那點喜悅也被沖淡了不少。
不過,這次他倒沒有嫉妒。
如果說在學校的兩次滿分,可能是因為其他的原因才有那樣的成績,但是市級競賽有多嚴格,王燦是親身經曆的,所以自然很清楚,想要作弊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既然不是假成績,那就說明孟悠悠真的很厲害,他佩服她能把英語學得那樣好,所以此刻對她隻有滿腔的感歎。
“在意我能咋樣?”孟悠悠有些好笑,“難道我要去告訴人家,我沒你說的那樣厲害?”
“别過分謙虛了,”趙南往周圍看了一眼,“你滿分的成績可是刷新了市級競賽的曆史記錄,頭一次碰上有考滿分的學生。”
剛才他已經在招待所打電話回去了,不管是教育局還是縣一中,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都明顯激動得不行,再三囑托他要好好照顧他們的生活。
本來隻是受姜川一個人所托,現在那麼多人都在叮囑他,弄得趙南壓力倒是不小。
孟悠悠挑了挑眉,顯然沒有想到自己的發揮竟然創造了新的記錄,“不過這競賽今年也就第三屆,參加的人加起來也就幾百人,興許是大神沒來參加而已。”
“大神?這個詞好,”王燦乍一聽到這樣新穎的詞彙,越說越覺得貼切,“以後你在我心目中就是大神。”
“在我心裡也是,”趙南也道。
孟悠悠被他們逗笑,正準備再說話,餘光便看見餐廳門口進來的人有些眼熟,再仔細一看,卻見對方朝她翻了個白眼。
孟悠悠也沒生氣,反倒是王燦有些氣憤,“那人你認識啊?她咋這樣沒禮貌?”
哪怕是嫉妒孟悠悠,那也不該當衆做出這樣不文雅的事情來啊,擺明了是小人心理。
“她是我表姐,”孟悠悠沒有隐瞞,答道。
雖然兩個人的感情從來都不好,但是那也改變不了她們的關系,她在原主的記憶中,看到的都是徐佳文對她的不屑一顧。
王燦想說那咋不去打個招呼,随即又想到并不是所有的親戚之間都能和睦相處,而且她們兩個人明顯關系不咋樣,所以幹脆沒再說話。
趙南說了幾句明天省賽要注意的事項,又囑咐他們今天從别的市過來參賽的學生多,讓他們注意安全,然後便讓他們早些去休息了。
孟悠悠折騰了一天,的确是想要早些休息,隻不過她怎麼想是一回事,卻總有人讓她不能如願。
“孟悠悠,你咋來參加競賽了?”徐佳文在招待所的走廊上看到隻有孟悠悠一個人,忍不住上前問道。
不僅來參加競賽,而且還拿到了第一名,滿分的成績她從來都不敢想,沒有想到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竟然被孟悠悠做到了。
她沒有為孟悠悠感到高興,反而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在徐佳文的心目中,孟悠悠永遠都是穿着破衣服站在角落裡一聲不吭的,咋就突然變得這樣厲害了?
“學校推薦的,”孟悠悠不太喜歡她露骨的打量,微微側過頭,随口道。
徐佳文冷笑了一聲,她當然知道是學校推薦的,要不然她也不會也能來參加,自己明明問的不是這個意思,孟悠悠卻依然這麼回答,真不知道是不是傻。
“這次競賽結束,我也要轉去你們學校了,”徐佳文忽然道。
她一直是在隔壁縣城讀高中,本來想高三回來的,但是學校老師要她留下來參加完英語競賽再走,徐佳文自然答應了。
能有表現的機會,何樂不為?
孟悠悠依舊沒啥表情,“哦,是嗎?”
說真的,她并不在意徐佳文是在哪兒讀高中,不管去不去縣一中,其實和她關系都不大,因為那都不由她來決定。
徐佳文皺了皺眉,聞言語氣也冷了幾分,,“希望你明天的省賽也能超常發揮。”
她覺得孟悠悠在市賽中能考滿分,很大程度是因為運氣太好的緣故,要不然就憑孟悠悠那腦子,再加上她家裡的學習條件,咋就能比自己還厲害呢?
要知道徐佳文之所以去隔壁縣城讀高中,就是因為聽說隔壁縣城的教師資源更厲害,她想要前兩年在那裡好好學習,等到高三的時候再轉學回來,這樣她就可以有希望得到“優秀畢業生”的榮譽。
而孟悠悠一次運氣好,她不信能每次運氣都好。
“借你吉言,”孟悠悠順着她的話道。
有些不耐煩站在這裡和她浪費時間,孟悠悠一心隻想躺在床上,于是便道,“早些休息吧,我要回去了。”
說完也不管她啥反應,直接越過她回了房。
“這孟悠悠咋這樣拽啊?”和徐佳文同房的女生一直在不遠處看着,見人走了這才上前道。
她以為孟悠悠不僅成績好,長得漂亮,而且應該性格也不差,因為她不止一次的在餐廳看見孟悠悠笑眯眯的樣子了。
沒想到,私下裡是這樣的人。
徐佳文歎了口氣,無奈道,“她一向都這樣,算了,我們别和她計較了。”
“你啊,就是性子太好了。”
“沒辦法,誰讓我是她的表姐呢,”徐佳文仿若不在意的應聲道,言語之間盡是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