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妯娌先是震驚劉疏螢學的如此之快,後反應過來也有樣學樣的一一福身行禮告退。李家二房奶奶吳氏和三房奶奶王氏,也想學著小輩們向國公夫人和顧芝雪行萬福禮,國公夫人受了這禮,顧芝雪並未受:「兩位弟妹不必行此福禮,點頭即可,以後禮節之處做於外人看便是,自家人就不必多禮。弟妹若是記不住這些禮節,可多請教你們身邊的夏娟和秋霜,熟能生巧,自也會了。」
二奶奶吳氏和三奶奶王氏秒變放鬆的身體,肩膀一挎走回到椅子上往那一坐開始倒苦水,二奶奶吳氏:「哎喲,大嫂啊,你不知道這些天有多遭罪,我一個鄉下老婆子身子得端著,走路也不能大大咧咧,連坐姿都得有講究,一點錯處夏娟就提醒我了,我就像做錯事的小孩子一樣馬上改正。」
三奶奶王氏也大倒苦水:「可不是嘛,大嫂,這坐姿都得擺正,坐的我是腰酸背痛腿抽筋,這大戶人家的夫人也太難當了。」邊說還邊捶肩膀,邊揉腰的。夏娟和秋霜很有眼力勁的給二位奶奶揉肩捶腰。
二位奶奶笑呵呵:「做這大戶人家的夫人啊,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有小丫頭給我這老婆子捶捶腰捶捶肩,哈哈哈。」
國公夫人顧芝雪等人都哈哈哈大笑起來,小惜寶也是咯咯笑。顧芝雪笑看著兩位妯娌:「兩位弟妹,真是苦了你們了,榮華富貴的背後也是不為人知的默默付出。」
二奶奶吳氏笑著說道:「大嫂,也是我們矯情了,比起那些土裡刨食的鄉親們,天天頭朝黃土背朝天,吃不飽穿不暖,我們這點苦算什麼,這根本不算苦,我們之前那麼苦都苦過來了,就練習走路姿勢,坐姿端正怎麼就是苦了,矯情了矯情了,哈哈哈。」
小惜寶微微笑的看著吳氏和王氏:「二奶奶,三奶奶,都是棒棒噠。」吳氏和王氏都站起身起來逗了逗奶糰子:「哎喲,我們的乖囡囡啊,說話是越發利落了,說話就是好聽,哄的我老婆子是心花怒放。」說著在小惜寶的臉上貼了貼。
小惜寶聽二位奶奶,一會一個成語的往外蹦,向她們豎起了大拇指:「二奶奶,三奶奶,文化人,厲害嘍。」
吳氏和王氏先是一愣,後是相視一笑:「哈哈,沒想到一輩子土裡刨食的,臨老了竟還咬文嚼字,開始裝文化人了。哈哈哈。」
顧芝雪:「二位弟妹,這說明之前習得的文化識字課,成果甚好,二位弟妹不自覺的把書上所學知識都運用到了生活中,教大家識字的春杏可見非常之用心,傳令下去,賞春杏10兩銀,兩身衣服。」
門外候著的新買來的丫鬟應聲退下傳話去了,沒過一會門外就傳來春杏的感謝之聲:「奴婢春杏,謝郡主賞,教各位夫人識字是春杏的分內之事。」
顧芝雪:「春杏,好好乾,我們李家不會虧待了你們。」
春杏:「是,郡主,奴婢記下了。」
顧芝雪看了一眼顧國公夫人:「娘親,這春杏是個聰明的姑娘,很是明白我的用意。」顧國公夫人點了點頭並未過多言語。
春杏領完賞,丫鬟們三五成群的圍在一起議論紛紛,牙行買來的丫鬟一號被李家賜名李一護,取護寶之意,李一護:「主家是真不錯,做的好還有賞賜。」
李二護:「是啊,是啊,一護,你說我們也好好乾活,主家也會賞賜我們嘛?」
李三護:「不知道呢,我可聽說夫人們和少夫人們身邊的丫鬟都是皇上賞賜給郡主,郡主在分給夫人們的,她們都是皇上賞賜的可跟我們都不一樣呢。」
李一護:「三護,你怎麼那麼清楚?」
李三護:「到主家哪有不摸清楚底的道理,以免犯了主家忌諱。」
李一護,李二護都紛紛點頭表示贊同:「三護,你說的對。」
春杏的聲音在三人背後響起:「在這裡嚼什麼舌根,隻要你們做的好,主家自不會虧待了你們,表現好也會和我一樣得到主家的賞賜,別在這裡嚼舌根了,都去幹活吧。」
李一護,李二護,李三護異口同聲:「是,春杏姑娘。」春杏見目的達到也就不做停留,自顧自做事去了。
二奶奶和三奶奶在李家待了會後也在各自的丫鬟陪同下回了自家的宅子,還別說這氣勢一擺出來還真有幾分大戶人家主母的樣子了呢。
而這邊子侄輩的李家媳婦們也是三五成群的閑聊著,楊小草咋咋唬唬:「二嫂,這大戶人家的夫人也太難當了,光聽嬤嬤說那些禮的名字我都記不住,還要記手勢,簡直難死我了,還不如讓我上山打豬草來的容易呢。」
葉二月笑著寬慰自己的妯娌:「三弟妹,我們現在學習的這些技能,有我們李家之前過的日子難嗎?」
楊小草本能的回答:「這哪能啊,肯定是我們之前的日子過的苦啊。
葉二月點了點楊小草的額頭:「那不就是了,這麼苦都能克服,這麼些禮節又怎麼能難倒我們聰明伶俐漂亮的小草呢。」
楊小草被葉二月一忽悠二忽悠的,竟真覺得學那麼多東西一點都不難了:「二嫂,你說的對,我楊小草怎麼可能會學不會呢。」跟在二位夫人身後的黃鈴,綠珊,燕子和小梅彼此都相視一笑:「自家主子可真可愛。」
三堂嬸柳氏對著自己的妯娌張梅花道:「大嫂,這些禮節啥的也太難學了,學的我的腦袋暈頭轉向的。」
大堂嬸張梅花拍了拍自己妯娌的手:「三弟妹,在難我們也要咬著牙學會,我們不能給大伯娘丟臉,不能給咱侄女丟臉。咱李家有小侄女在,絕對不會隻呆在這小小的楊柳樹村,很有可能以後會去京城,聽說京城那地方隨便走在大街上都是六品官的家眷,我們可不能拖了李家前進的後腿,再說難,也沒有我們李家之前過的日子難。
我曾聽聞老人經常念叨一句話,有福之女不進無福之門,現在我們嫁的夫君不說一頂百,但也個個都是出類拔萃的,我們走出去,哪個小媳婦不羨慕我們嫁了個如意郎君,可見我們都是有福之人。」
六堂嬸孫氏想了想:「大嫂說的對,我們以前日子過的有多艱難,咱都挺過來了,沒道理現在就這些技能能把我們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