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得到孩子們的支持
但宋宛和崔遣始終堅稱他們是要去逃荒的,崔二叔和崔二郎也不好再說什麼。
瞿麗麗抱着小寶也一直在旁邊聽着,聽着聽着,竟也不自覺的紅了眼眶。
她緩緩的走上前來,試探着看向宋宛道,“弟妹,你再抱抱小寶吧,小寶是真的挺喜歡你的,你這一走,以後也不知道還能不能再見到了。”
宋宛聽到這話,也是有些感概,她點點頭,伸出手将小寶抱在了懷裡。
瞿麗麗的鼻尖有些酸,也難得有機會好好的這麼坐下來,和宋宛說一些推心置腹的話。
“小寶這次發燒還多虧了你,我都沒來得及怎麼好好謝謝你呢,你就要去京城了。”想到自己以前做的事情,瞿麗麗更是懊悔不已。
“還有以前的事,我……”正當瞿麗麗一臉愧疚的要繼續說的時候,宋宛卻笑着搖搖頭制止了她。
“沒關系,都過去的事情,就不提了。”宋宛這次肯拿出那麼多藥救小寶除了确實挺喜歡這個孩子,還有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她确實看到了瞿麗麗的改變,兩人也算是就此冰釋前嫌了。
宋宛想到小寶也愛吃自己做的東西,自己這次離開以後,這個喜歡吃的小家夥恐怕也吃不上了,便對瞿麗麗道,“晚一些時候,我給小寶做些好吃的給你送過來。”
瞿麗麗内心感動,也不好意思要,本想拒絕,但宋宛的态度很堅決。
回去之後,宋宛給小寶做了甜豆包菜包,果脯肉脯,當然自家孩子也得了便宜,吃的開心的不得了。
宋宛除了把這些給瞿麗麗送過去,還給了她一些别的,有臘肉魚幹和大半袋糧食。
兩人甚至将家裡很多将會閑置的東西,都搬去了崔二叔家裡。
家裡的孩子們看到崔遣在把家裡的東西往外搬,都一臉疑惑的抱着宋宛的腿張望。
“娘,爹爹這是要幹什麼?”小如一臉疑惑的看向宋宛,小平和小安的眼神中,也有些不解。
等到崔遣從隔壁回來以後,崔遣便和宋宛将家裡所有人都叫到了屋裡。
在他們不解的眼神中,宋宛宣布道,“我們決定去京城。”
蘇大姑聽到這話也很吃驚,但立馬又朝着宋宛點點頭,表示會支持她做的任何決定。
小平也愣了一下,之後道,“京城很遠,真的要去嗎,不過先生以前說過,京城是最繁華的地方,那裡也有最好的先生。”
聽了小平的話,小安和小如也好奇了起來。
“京城人多嗎?”
“那京城是不是會有很多好吃的。”
宋宛被他們的模樣逗笑,果然小孩子的世界最是簡單單純,他們現在還不懂得什麼權力人心,也不懂得背井離鄉的分離之苦。
宋宛點了點頭,一一的回應着他們,然後道,“這件事娘本該先問你們的意見的,但現在問一下你們的意見也不遲,如果你們真的不願意去的話……”
宋宛猶豫了一下,然而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幾個孩子卻很是幹脆利落的答道,“去,願意去。”
“嗯,我知道娘想去,隻要娘想去我們就去,因為有娘在的地方,才是家。”小安懂事的說着。
小如也在一旁大聲的附和,“對,娘在哪裡,家就在哪裡,反正這麼久了,我們也看到其他的小夥伴和他們的爹娘去了别的地方,說實話我之前還怪羨慕的。”
小如的話将大家都逗笑了,宋宛也松了一口氣,她原本還有些擔心說服孩子們可能會花點力氣,卻沒想到他們都這麼支持,十分的順利。
接着,宋宛和崔遣又去找了村長,還是專門挑着晚上的時間去的,他們推了一車糧食,足足三四袋。
村長看到他們大晚上來拜訪,還帶了這麼多糧食,也很是吃驚。
兩人解釋,他們是要去投奔親戚了,這些糧食既是留給村長的,也是留給村裡人的,如果哪家實在是沒有糧食了,也可以給他們分一些。
村長聞言又是一陣感慨,“大郎家的,村裡人真是誤會你了,當初你就同他們說過這個話,可是他們不信,硬是做了那麼多喪盡天良的事情,把你也都逼的冷面無情,完全不管他們了。”
想想當初的事情,宋宛也确實有些感慨,因為在她這裡,她并非真的自私到誰也不幫,但也确實是如果誰背後背叛了自己,捅了刀子的,她絕對不原諒,也不會幫助。
離京的日子在即,崔遣和宋宛每天忙忙碌碌的,村裡也不知道是誰開始傳他們要走了,接下來沒事兒便有人到他們家裡到訪。
來的人裡,有的是和他們交情還不錯的,來說些告别的話,有的則是說風涼話的。
對于說風涼話的,宋宛完全不搭理,一頓白眼,也再回敬一番陰陽怪氣的話,就輕而易舉的把人氣走了。
小黑娘這天來的時候,手裡滿滿當當的,宋宛一看竟然是他們一直舍不得吃的臘肉和魚幹。
宋宛不肯收,小黑娘還不肯,“你們拿着吧,畢竟這一路上遠着呢,你們不多帶點東西怎麼行。”
然而宋宛知道小黑娘的情況,自然是斷斷不肯收的,後來硬是裝作黑了臉,小黑娘才不堅持了。
等到小黑娘離開的時候,宋宛反而送了她一個背簍,裡面滿滿當當的都是糧食和臘肉。
小黑娘看到這一幕,忍不住一下子哭了,再想到以後可能就再也看不見宋宛了,就更加傷心了。
宋宛好好的安慰了她,還寬慰道,“馬上荒年就過去了,小黑大黑兩兄弟以後也一定會有出息的。”
小黑娘又捂着臉哭了一會,才離開了。
這天,崔遣他們正在往馬車上搬東西,前幾日沒來的人,一下子都來圍觀了,衆人小聲的議論紛紛起來。
“雖然平時不待見那大郎家的,但她這一走,心裡感覺還怪奇怪的。”
“哎呀,走就走吧,那也是人家有本事啊。”
還有人直接大聲的問崔遣要去哪裡,崔遣便也客客氣氣的回答着,說是要去投奔親戚。
人群裡也有不少人很羨慕,畢竟外頭有好的親戚可以投奔也是好事。
畢竟從這裡出去,外頭或許真的有更好的路子,如果不是他們沒有,不得不在村裡待着,他們其實也想去。
畢竟現在雖然不至于餓死,但是隻能指望朝廷的赈災糧,衆人心裡還是沒有底的,也會每天提心吊膽,怕哪一天糧食放的不及時,自己就餓死了。
v